时间: 2025-04-26 05:3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5:49
作者: 曹尔堪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百城民社,却等闲抛去,故园归早。
旧识黄莺双白鹭,重赴主人林岛。
活水拖蓝,修林染碧,托出银蟾皎。
蛮姬捧砚,两弯眉如扫。
频向槛外澄观,伍塘帆远,只比寒鸦小。
麦浪交风闻雉雊,北郭青青未了。
十万兵藏,五千轻授,丙夜凭搜讨。
渔歌唱和,一场春梦方晓。
在百城中,百姓的生活却被轻易抛弃,故乡的归期却显得那么早。
旧时的朋友黄莺与白鹭,再次回到主人的林岛。
清澈的水流拖曳着蓝天,修整的树林染成碧绿,托出皎洁的银月。
美丽的蛮姬捧着砚台,两道眉毛如同扫帚一般。
我频频向窗外眺望,伍塘的帆船遥远,只比寒鸦小。
麦浪随风摇曳,听见雉鸡的鸣叫,北边的田野依旧青翠未了。
十万军队隐伏,五千轻骑出行,夜晚在这里搜查追讨。
渔歌在水面上唱和,一场春梦才刚刚醒来。
作者介绍: 曹尔堪,清代诗人,以其诗词细腻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社会环境有关,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美人,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开篇,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百城民社,却等闲抛去,故园归早”表达了离开故乡后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接着,通过描绘“黄莺双白鹭”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活水拖蓝,修林染碧,托出银蟾皎”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朗的自然图景,象征着美好而宁静的生活。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蛮姬的形象增加了人情味,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频向槛外澄观,伍塘帆远,只比寒鸦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思考。诗的最后几句则通过描绘渔歌与战争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整首诗在宁静与动荡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动乱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莺双白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美好生活 C. 自然灾害
“十万兵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战争的隐秘 C. 旅行的向往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战争的赞美 C. 对自然的毁灭
答案: 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曹尔堪的作品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人生的短暂。两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