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庚寅秋病得语不复诠次名曰感怀 其二》

时间: 2025-04-26 17:02:42

诗句

祖龙制八极,法令如乱麻。

儒冠委秋山,王燄明朝霞。

所以武陵人,入山种桃花。

如何东陵侯,苟此旦暮华。

堂堂炎汉叟,却种青门瓜。

舒卷迷大运,千古为悲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2:42

原文展示

庚寅秋病得语不复诠次名曰感怀 其二
作者: 黎廷瑞 〔宋代〕

祖龙制八极,法令如乱麻。
儒冠委秋山,王燄明朝霞。
所以武陵人,入山种桃花。
如何东陵侯,苟此旦暮华。
堂堂炎汉叟,却种青门瓜。
舒卷迷大运,千古为悲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社会动荡的感慨,借用历史人物和典故,反映了对人生无常和理想破灭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祖龙(即黄帝)制定法令,形容法令混乱无章;儒生的帽子落在秋山上,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脱节。诗的后半部提到武陵的桃花源,暗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提到东陵侯的悲惨结局,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最后一句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对人事变迁的深深悲叹。


注释

  1. 祖龙:指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领袖,象征着国家的开创与治理。
  2. 八极:指四方八面的意思,形容治理的范围。
  3. 乱麻:比喻错综复杂,形容法令混乱。
  4. 儒冠:指儒士的帽子,象征读书人或士大夫。
  5. 武陵人:指的是《桃花源记》中隐居的渔夫,代表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
  6. 东陵侯:指历史上东陵侯曹操的部下,代表因命运不济而落魄的人。
  7. 青门瓜:指种植的瓜类,象征着普通的生活与理想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常在诗中融入历史典故与个人感悟,展现对社会的关怀与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庚寅年,诗人因秋病而作,表达了其在身体虚弱、社会动荡背景下的无奈与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悲哀。开头两句通过“祖龙制八极,法令如乱麻”引入,表现了国家治理的混乱,暗示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失落。接下来的“儒冠委秋山”更是体现了士人理想的破灭,儒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令人心痛。

诗中提到的“武陵人,入山种桃花”,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即出现的“东陵侯”则是对命运无常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两句“舒卷迷大运,千古为悲嗟”,更是点明了历史的沉浮与人事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千古流变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情感深邃而沉重,展现出黎廷瑞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祖龙制八极,法令如乱麻:开篇即以历史人物为引,描绘出国家法令的混乱,暗指当时社会的动荡。
  2. 儒冠委秋山,王燄明朝霞:通过儒士的帽子落在秋山上,表现出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王燄明霞则象征着希望与辉煌的瞬间消逝。
  3. 所以武陵人,入山种桃花:提到桃花源,反映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 如何东陵侯,苟此旦暮华:东陵侯的悲惨命运提醒人们,即使有理想,命运也可能让人失望。
  5. 堂堂炎汉叟,却种青门瓜:这个对比突出堂堂正正的人物却过着平凡的生活,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6. 舒卷迷大运,千古为悲嗟:历史的变迁让人迷茫,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让人产生共鸣。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感悟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变化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祖龙:象征着开创与治理,代表理想的国家。
  2. 武陵人:代表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3. 青门瓜:象征普通人的生活,反映出平凡与理想的落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陵侯”主要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刘备
    • C. 孙权
    • D. 诸葛亮
  2. “祖龙制八极,法令如乱麻”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状态?

    • A. 国家治理有序
    • B. 法令混乱
    • C. 人民安乐
    • D. 社会稳定
  3. “武陵人,入山种桃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隐居生活
    • B. 追求理想
    • C. 社会动荡
    • D. 绝望生活

答案

  1. A. 曹操
  2. B. 法令混乱
  3. B. 追求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2.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3.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黎廷瑞的此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理想社会的不同理解与表达。黎廷瑞的诗中更多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而陶渊明则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3. 《诗词与人生的哲学》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信宫二首 其二 长信宫二首 其一 高楼 长信宫 孤云 南游 匣中琴 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 夜与故人别 夜泊湘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兼美 木字旁的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欠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盟契 一人有福,带挈一屋 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板脸 馔玉炊珠 随者唱喁 乘车戴笠 戴玄履黄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误间 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