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4: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4:57:35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
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
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
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那候人啊,何以持戈与旌?
那儿的孩子,三百个赤色的衣裳。
维鹈在梁上,却不沾湿它的翅膀。
那儿的孩子,不称自己的衣服。
维鹈在梁上,却不沾湿它的喙。
那儿的孩子,不得志于婚配。
繁华似锦,南山朝霞映照。
温柔如玉,季节的女子饥渴。
本诗涉及的典故较为隐晦,主要是通过意象传达出对候人状态的感慨。
本诗的作者不详,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先秦诗歌多以《诗经》为代表,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社会动荡、个人情感的渴求有关,表现了对人际关系和爱情的思考。
《候人》是一首充满象征与隐喻的古诗,透过对候人的描绘,表达一种孤独和渴望的情感。诗中反复提到的“彼其之子”,不仅仅是对个体的描写,更是对一代人群体的隐喻。这种重复,营造出一种无奈的气氛,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无所依靠和对未来的迷茫。再者,诗中“维鹈在梁”,象征着一种自由而又受限的状态,既有对生活的期盼,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自然意象的描写,展现了南山的美景与季节的转换,似乎在对比人们内心的渴望与外在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而言,诗歌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全诗通过对候人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孤独与渴望的深刻理解,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诗中“彼候人”指代什么?
“维鹈在梁”中的鹈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