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长亭怨慢·丙申春暮,将去吴中,同人载酒,招游虎阜。赋此留别》

时间: 2025-04-26 10:20:22

诗句

恁容易、江湖心冷。

不语沧波,照人离影。

倚醉风前,扣舷歌罢憺将暝。

鬓丝如此,浑怕向,青山映。

苦说约归期,仨负了、冲烟渔艇。

大隐。

话长安旧侣,几个断蓬飘梗。

莺花梦里,早到处、送春愁更。

问一片、莽莽吴云,可留得、鸥边干净。

只笛语江城,还趁梅风凄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22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丙申春暮,将去吴中,同人载酒,招游虎阜。赋此留别
——夏孙桐

恁容易江湖心冷。不语沧波,照人离影。
倚醉风前,扣舷歌罢憺将暝。
鬓丝如此,浑怕向,青山映。
苦说约归期,仨负了冲烟渔艇。
大隐。话长安旧侣,几个断蓬飘梗。
莺花梦里,早到处送春愁更。
问一片莽莽吴云,可留得鸥边干净。
只笛语江城,还趁梅风凄哽。

白话文翻译

这江湖的心思真是容易冷却啊。不说那浩渺的波涛,照见的是人的离别的身影。
我醉卧在风前,轻轻拍打船舷,唱完歌后,正要静待傍晚的降临。
头发已如白丝,不禁害怕面对那青山的倒影。
苦苦叨念约定的归期,却让我们几人负了那烟雾缭绕的渔舟。
大隐无踪。谈起长安的旧友,几人像断了的蓬草漂泊不定。
在莺花的梦中,早已送走了春天的忧愁。
问那片浩渺的吴中白云,能否让鸥鸟在这里停留得干净。
只有江城的笛声,还伴着梅花的清风,凄凉而哽咽。

注释

  • 恁容易:如此容易。
  • 江湖心冷:指对江湖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 扣舷:拍打船舷,指在船上活动。
  • 鬓丝如此:形容头发已白。
  • 青山映:青山的倒影。
  • 冲烟渔艇:烟雾缭绕的渔舟,象征离别。
  • 莺花梦里:指梦中与春天的美好有关。
  • 鸥边干净:希望鸥鸟能在此地停留得安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孙桐(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江湖生活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丙申年春末,正值作者与友人离别之际,正是对友谊的依依惜别和对未来的无奈感叹。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友情的珍重。开篇便以“江湖心冷”引出主题,表现出对平淡江湖生活的冷漠与失落。接着,诗人在醉意中扣舷而歌,似乎想借歌声消解内心的孤寂,但随着夜幕降临,现实的孤独愈发显现。

“鬓丝如此”一句,传达出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的感慨,白发象征着人生的沉浮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的渔艇与青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离别画面,既有自然景色的美丽,又隐含着对友人的珍重与不舍。

在“莺花梦里”中,春天的美好似乎已不再,梦中的离愁更显得沉重。最后,诗人用“江城笛声”和“梅风凄哽”收尾,笛声与梅花的意象相互交融,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恁容易江湖心冷:开头直接点明主题,表达生活的冷漠和失落。
  • 不语沧波,照人离影:沉默中,波涛映出人们的离愁别绪。
  • 倚醉风前,扣舷歌罢憺将暝:醉意中,拍打船舷,歌声渐歇,夜幕降临。
  • 鬓丝如此,浑怕向,青山映:白发映衬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 苦说约归期,仨负了冲烟渔艇:无奈提及归期,感叹渔舟的离去。
  • 大隐:隐喻友情的远去。
  • 话长安旧侣,几个断蓬飘梗:提及旧友,感叹彼此的漂泊。
  • 莺花梦里,早到处送春愁更:春天的美好已被忧愁取代。
  • 问一片莽莽吴云,可留得鸥边干净:对未来的期盼与无奈。
  • 只笛语江城,还趁梅风凄哽:笛声与梅风交织,渲染出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时光的流逝。
  • 拟人:将“江湖心冷”赋予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游离的生活与孤独。
  • 青山:象征美好的回忆与过去。
  • 莺花:春天的美好象征。
  • :象征自由与漂泊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恁容易江湖心冷”的意思是: A. 江湖生活容易让人感到温暖
    B. 江湖生活容易让人心生冷漠
    C. 江湖生活令人感到兴奋
    D. 江湖生活令人感到无聊

  2. 诗中提到的“鬓丝”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时光流逝
    C. 快乐
    D. 友情

  3. 诗中的“莺花梦里”暗示了什么? A. 春天的快乐
    B. 离愁与忧伤
    C. 友情的珍贵
    D. 自由的向往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展现节日的热闹与个体的孤独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对月的描写中蕴含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温柔。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选集》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词的艺术与文化探讨》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红楼慢(赠太守杨太尉) 入汴先寄韩子苍 刘明适屡欲子苍过其居小酌以诗招之 王持中读余近诗跋以五绝因次其韵 其二 读德操诗文 题刘常梅 怀谨常三首 其二 游昆罗山寺二首 游昆罗山寺二首 探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捐怨 亅字旁的字 包含出的成语 玉烛调和 梓传 頁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馬字旁的字 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事在必行 距谏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饷人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车字旁的字 卑宫菲食 包含臻的词语有哪些 吏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