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5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55:23
空陂放修竹,肃肃复冥冥。
莫除坞外笋,従使入园生。
这首诗描绘了空旷的水边,修长的竹子在风中摇曳,显得清幽而宁静。竹林外的竹笋不必去除,因为即便如此,它们仍然会在园中生长。
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竹”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象征着高洁、坚韧与正直,常在文人诗歌中出现。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君子的象征。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风格婉约,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写于苏辙在洋州的某个园亭中,描写了他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受,反映了他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竹坞》是苏辙以竹为题所作,诗的意境清幽,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和谐。开篇“空陂放修竹”描绘了一个空旷的水面,修长的竹子在微风中摇曳,给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肃肃复冥冥”进一步渲染了气氛,风声轻轻,环境静谧,仿佛时间在这里都变得缓慢。
后两句“莫除坞外笋,従使入园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尊重。即使竹笋在竹林外生长,也不必去除,它们自有其生长的空间和意义。这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理解与包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既表现出苏辙对竹子的欣赏,也反映出他在宁静环境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空陂”指的是什么?
“莫除坞外笋”的意思是: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