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2: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2:38:27
望江南 咏烛
作者: 范贞仪 〔清代〕
筵上烛,心篆未成灰。
红泪有时流醉靥,
清光彻夜照银台。
更漏漫相催。
在筵席上点燃的蜡烛,心中的火焰尚未熄灭成灰。
有时泪水随着酒醉流淌,
清亮的烛光整夜照耀着银色的台面。
时光的流逝无情地催促着我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蜡烛”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隐喻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作者介绍
范贞仪是清代的女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她的诗作多以柔美细腻著称,常常抒发个人情感与女性的独特视角。
创作背景
《望江南 咏烛》创作于清代的宴席场合,以蜡烛为引子,表达了其对人生短暂、情感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与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首《望江南 咏烛》通过描写蜡烛的明亮与心中情感的共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筵上烛,心篆未成灰”,蜡烛不仅是宴席的装饰,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情与希望。尽管蜡烛的火焰终会熄灭,但那份情感仍然鲜活,未曾消亡。接着,诗人以“红泪有时流醉靥”描绘了酒醉后,因思念而流淌的泪水,反映出人们在欢愉背后隐藏的忧伤与孤独。这里的“红泪”既是醉酒的表现,也透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最后一句“更漏漫相催”,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烛光虽然明亮,却也在不断地消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必要。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蜡烛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情感脆弱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感悟生活中的光与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筵上烛”指的是什么?
A. 烛光
B. 蜡烛
C. 菜肴
“心篆未成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绝望
B. 忘却
C. 热烈
“更漏漫相催”中“更漏”指的是什么?
A. 酒
B. 时间
C. 记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