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4:3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4:38:13
望江南·戊子五月初三夜自台北趋基隆,即夕登舟北归
作者: 袁荣法 〔近代〕
春渐远,归路郁迢遥。
烟月蘼芜町外渡,
风尘杨柳驿边桥。
何处不魂销。
人渐远,催上木兰桡。
断渚暗摇明灭火,
荒江轻送晚来潮。
行客又今宵。
春天渐渐远去,归途却显得漫长而遥远。
烟雾弥漫,月色朦胧,渡口在蘼芜的田野之外,
风尘扑面,杨柳在驿站旁的桥上摇曳。
哪里不令人神魂颠倒?
人渐渐远去,催促着我划动木兰桨。
岸边的断崖在黑暗中摇曳,明灭的火光闪烁,
荒凉的江面轻轻送来晚潮。
我又在这夜晚独自航行。
“烟月”与“杨柳”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以表现愁苦与思乡之情。“月”象征着孤寂而美丽的情感,而“杨柳”则代表着离别与伤感。此诗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游子在归途上的思绪与惆怅。
作者介绍:袁荣法,字子云,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展现出独特的诗意。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戊子年五月初三,作者自台北启程北归基隆,正值春夏交替之际,反映了游子在归途上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游历中的情感波动。开头的“春渐远,归路郁迢遥”,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归途的漫长,充满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归乡的渴望。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运用“烟月蘼芜”和“风尘杨柳”这样的意象,将自然与心情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迷茫而又惆怅的情感。
“何处不魂销”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似乎在问,游子在何处才能忘却思乡之苦?而“人渐远,催上木兰桡”则表现了对于归乡的急切,木兰桨的划动似乎也在催促着心灵的归属。
最后几句“断渚暗摇明灭火,荒江轻送晚来潮”,将意境推向高潮,描绘夜泊时分,水波荡漾,火光闪烁,给人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感受。这一切都在强调游子内心的漂泊感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游子在归途中的思念与孤独,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木兰桡”,它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船桨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节日
“何处不魂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D. 疲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