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6:36
望湘人·又题秦淮秋泛图
作者:杨葆光 〔清代〕
想红楼乍下,画舫争携,桃根桃叶相并。
袖惹花钿,香余酒袂,拚得水窗酩酊。
斜倚衫青,横冲波绿,有人煎茗。
算六朝金粉无多,留与烟波千顷。
秋思被风吹紧。又小鬟催酒,阻人归兴。
看丁字帘前,恰耐晚窗秋冷。
莫嫌醉态,浅斟低唱,定入旗亭佳品。
渐淡月沁透衣襟,倚棹照来清影。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秦淮河,诗人想象着刚刚走出红楼的女子,乘坐着画舫,桃花的根和叶子交叠在一起。她的袖子上沾染了花钿,酒香萦绕,醉意浓厚。诗人斜倚着青衣,船在波浪中轻轻摇摆,有人正在煮茶。想来六朝时期的繁华已经不多,只留下烟波浩渺的景致。秋天的思绪被风紧紧吹动,小丫鬟催促着续酒,妨碍了归家的兴致。透过丁字窗帘,晚上的寒意正好袭来。不要嫌弃我醉态,浅浅地喝酒低声吟唱,定能品尝到美酒佳品。月光渐渐淡了,沁透了衣襟,靠着船桨照见了清晰的影子。
作者介绍:杨葆光,清代诗人,生于1730年,卒于1785年。他是一位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的诗人,风格细腻,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城市繁荣时期,尤其是江南地区,秦淮河是南京的重要水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秦淮河,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望湘人·又题秦淮秋泛图》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秦淮河秋日的美丽与忧伤。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红楼”、“画舫”、“桃根桃叶”等,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缥缈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诗中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尤其是“算六朝金粉无多,留与烟波千顷”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
此外,诗中对饮酒、吟唱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在“渐淡月沁透衣襟”这一句中,月光的映照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象征着孤独与思索。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对人情、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秦淮河,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几个朝代?
A. 唐、宋、元
B. 汉、魏、晋
C. 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
D. 明、清
填空题:诗中“红楼”主要象征着_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画舫”是指一种普通的船只。(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