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7:35
访野人家
作者:陆游 〔宋代〕
山入柴门窄,
桥通野路长。
群童挑燕笋,
幼妇采鸡桑。
淳古非今俗,
留连到夕阳。
盘餐敢辞饱,
满箸药苗香。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访问乡村的情景。山路通向狭窄的柴门,桥梁通向漫长的乡间小路。村里的孩子们挑着燕子笋,年轻的妇女在采摘桑叶。这里的风俗淳朴古老,与现代的习俗大相径庭,诗人留连忘返,直到夕阳西下。即使是丰盛的饭菜,诗人也不愿意推辞,筷子满满夹起的都是药草的清香。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其描绘的乡村生活方式,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俗与农耕生活的真实情况,表现出诗人对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以豪放、悲壮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关注国家兴亡、个人命运,情感真挚。其诗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政治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南宋时期,正是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时代。陆游在此背景下,常常通过描写乡村生活,表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访野人家》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乡村的热爱。第一句“山入柴门窄”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乡村的宁静与朴素,接下来的“桥通野路长”则勾勒出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象征着诗人内心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诗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格外生动,孩子们挑着燕笋,年轻妇女在采桑,这些细节展现了农村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诗句“淳古非今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变化,也传达了诗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与珍视。
最后两句“盘餐敢辞饱,满箸药苗香”则将诗人的感受推向高潮,丰盛的饭菜和药草的香气,使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简单而富足。整首诗洋溢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味的珍视,形成了一种恬淡而宁静的艺术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意象更加鲜明,情感更为真挚。比如“群童挑燕笋,幼妇采鸡桑”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与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怀念,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同时也隐含了对现代社会浮躁风气的批判,传达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访野人家》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陆游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幼妇采鸡桑”是指什么?
A. 采集竹笋
B. 采摘桑叶
C. 养鸡
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主要是哪个地方的?
A. 城市
B. 乡村
C. 山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在面对自然时的不同情感与风格,丰富了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