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惜分钗》

时间: 2025-04-30 00:11:55

诗句

薰风动。

春衫重。

日间作起宵来梦。

海东头。

水难收。

几许凄凉,些许温柔。

休。

休。

临歧送。

临风恸。

无根白发愁时种。

几春秋。

几沈浮。

已到中年,犹赋离忧。

羞。

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11:55

原文展示

惜分钗
作者: 顾随 〔近代〕

薰风动。春衫重。日间作起宵来梦。海东头。水难收。几许凄凉,些许温柔。休。休。临歧送。临风恸。无根白发愁时种。几春秋。几沈浮。已到中年,犹赋离忧。羞。羞。

白话文翻译

春风轻轻吹动,春天的衣衫显得沉重。白天醒来时,夜间的梦境却还在。东海之滨,水难以收回,心中几分凄凉,几分温柔。请停下,停下,临别时送别,面对风时痛哭。无根的白发是在愁苦的时光中生长的。经历了多少春秋,经历了多少沉浮,已经到了中年,仍然在赋写离愁,感到羞愧。

注释

  • 薰风:温暖的春风。
  • 春衫重:春天的衣服显得沉重,暗指心情沉重。
  • 日间作起宵来梦:白天醒来时,夜里的梦还在作。
  • 海东头:指东海的海岸,寓意遥远的地方。
  • 无根白发:无根的白发象征着无依无靠的愁苦。
  • 几春秋:指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暗示时间的流逝。
  • 犹赋离忧:依然在写作关于离别和忧伤的诗篇。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顾随(1893-1980),字白华,号澄庐,江苏人,是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及翻译家。他的诗歌风格受传统诗词影响,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交织影响,诗人通过对离别与愁苦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惜分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对离别的无奈与深情。诗的开头便用“薰风动”“春衫重”来营造出春天的气息,但接踵而来的是一种沉重的心情,暗示着生活的压迫感。接下来的“日间作起宵来梦”则引发了人对美好回忆的思索,夜间的梦境让人感到依依不舍。

“海东头,水难收”一句,表达了对远方不可追寻的感慨,水的流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法挽回的失去。诗人在“几许凄凉,些许温柔”中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当下的无奈,情感在这里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后半部分的“无根白发愁时种”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苦涩与无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已步入中年,却依旧为离愁所困,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羞”字结束,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未能摆脱愁苦的自责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薰风动。春衫重。”:春风轻拂,春天的衣衫却显得沉重,表现出心情的沉重感。
    • “日间作起宵来梦。”:白天醒来时,夜里的梦依旧萦绕在心头。
    • “海东头。水难收。”:遥远的东海之滨,水难以收回,暗示无法挽回的过往。
    • “几许凄凉,些许温柔。”:心中有多少凄凉与温柔交织。
    • “休。休。”:反复的呼唤,表现出一种渴望停下的心情。
    • “临歧送。临风恸。”:在分别的路口,面对风痛哭,情感真挚。
    • “无根白发愁时种。”:白发无根,愁苦在时光中生长。
    • “几春秋。几沈浮。”:经历多少春秋与沉浮,人生的沧桑。
    • “已到中年,犹赋离忧。”:已过中年,却仍在书写离愁,表现出生命的复杂与无奈。
    • “羞。羞。”:以羞愧作为结束,表现出对自身情感的反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无根白发”比喻无依无靠的愁苦。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几许凄凉,些许温柔”。
    • 拟人:春风与梦境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愁苦与人生的无常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无奈与自责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薰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春衫:代表着青春与生命的重负。
  • 海东头:象征遥远与不可触及的过往。
  • 白发:象征着年龄与愁苦,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薰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温暖
      • C) 秋天的萧瑟
    2. “无根白发”在诗中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愁苦
      • C) 希望
    3. 诗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
      • A) 羞
      • B) 愁
      • C) 恩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愁的思念与无奈,但其风格更为柔婉细腻,情感更为内敛。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离愁中融合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更为开阔与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顾随作品集

相关查询

晚春有感 辨毕方 癸本中冬四日江行 虩虎捕蝇壁间极轻利砌下蜗牛宛转涎中不胜其 二月十七日马上 寄题李监酒不俗阁 无兔而用鸡毛无直干而用粗竹坐是二者故封川 送陈季常判院 村居二首 送方公美少卿宣谕说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正己守道 出谋画策 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星落云散 旧墟 反正还淳 阜字旁的字 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驽马恋栈豆 补阙挂漏 包含匈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漫诞不稽 口字旁的字 佛盘 包含縠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风人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