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9:47
采珠拾翠纷来往。罗袜轻盈样。何处通辞波上。肠断东阿才子,一赋千秋悲怆。针神原是魏宫人,重拈出洛灵小像。
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姑娘们像采珠般轻盈灵动,穿梭来往。她们轻盈的罗袜仿佛在水面上轻舞,何处能传达她们的情思呢?东阿的才子因这幅洛神图而愁肠寸断,他所作的诗赋在千秋中仍让人感到悲伤。那位绣工的灵巧原是魏宫的女子,她重新绣出洛神的形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彭孙遹(1672-1750),字子云,号静庵,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洛神图,表达对美好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伊川令•为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洛神图》是一首颇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中以“采珠拾翠”开篇,描绘了女子的轻盈与美丽,展现了她们在自然中如同采珍珠般的灵动。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女性的娇美,更引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下来的“何处通辞波上”更是将这种美丽与情感推向了极致,表现出一种无处诉说的忧伤。这种忧伤与“肠断东阿才子”相连,暗示着诗人对阮籍的同情与理解,正因对洛神的怀念与追求,使得许多才子在面对美时感到无奈与悲伤。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针神原是魏宫人”,更是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赞美了余氏女子的技艺与美丽。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与美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历史遗憾的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悲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阿才子”是谁?
A. 阮籍
B. 曹植
C. 李白
答案:A
诗中“针神原是魏宫人”是在赞美什么?
A. 美丽
B. 绣工的技艺
C. 文人的才华
答案:B
“肠断东阿才子”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无奈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