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6:15
巡寨偶书
作者:刘子翚〔宋代〕
穷寇转趋海,吾邦备宜先。
连年戍役频,徽兵及渔佃。
扶藏或稚齿,婴胄仍华颠。
未知戎伍肃,朱旗乱长阡。
林端晚澻发,石妹飞梯悬。
崎岖樵牧地,万灶生浮烟。
我行视营栅,儿戏端可怜。
倚兹形势险,寇至常迁延。
群凶昔吾军,赤指抨鸣弦。
防胡屡瓦解,合冠俄星连。
犹多燕赵儿,意气非当年。
骈车载珍宝,结绮驰婵娟。
时危天稔乱,事岂汝能专。
怒风飞惊涛,河梁失归船。
四顾天地黑,揽衣思茫然。
穷尽的敌人正向海边逼近,我国应当提前做好准备。
连年戍守的任务频繁,徽州的军队和渔民们也都参与了防守。
有的扶老携幼,有的抱着婴儿,甚至还有年轻的士兵。
不知敌军的兵力是否严整,红旗在长长的田间乱舞。
林间的晚风吹起了细雨,悬崖上的石梯显得格外陡峭。
崎岖的樵牧之地,万家灶火升起的烟雾缭绕。
我行走在营地周围,看到这一切,实在令人可怜。
依靠这险峻的地势,敌人总是来去无常。
昔日的群凶,如今我军战士们的指尖已然沾满鲜血。
防御敌人屡次遭到破坏,冠冕的星星却总是连结在一起。
仍有很多来自燕赵的儿郎,他们的意气已非往日。
骈车载着珍宝,绮丽的车马在月下飞驰。
时局危急,天上也乱,事情怎能由你一人专权?
怒风卷起惊涛,河梁上失去了归来的船只。
四顾四周,天地一片黑暗,我揽衣沉思,心中迷茫。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其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与人民生活,常带有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巡寨偶书》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次遭受外敌侵扰,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边防巡视时,感受到民众生活的艰辛与战乱的威胁,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巡寨偶书》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边防战士的艰辛与人民的苦难。诗人以“穷寇转趋海”开篇,引入敌人逼近的紧迫感,接着通过描写连年戍守的景象,表现出国家防备的必要与急迫。在诗中,诗人不仅关注士兵的英勇与艰辛,更把目光投向了普通民众,描绘了他们在战乱中不得不扶老携幼、忍受困苦的情景。
诗中多次提及的“朱旗”、“戎伍”和“万灶”象征着战斗与生活的交织,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边防生活画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士兵士气的忧虑,暗示昔日的勇士们已不复存在,意气已非当年。最后,诗人的思考由外部的战争转向内心的迷茫,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悲观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生活的深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现状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怒风飞惊涛”用动词“飞”生动描绘了风的猛烈;“骈车载珍宝”则通过对仗突出财富的富丽与时代的对比。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人民生活艰难的同情,同时反映了战争对人心的消磨和对士气的影响。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传达了深切的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巡寨偶书》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刘子翚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徽兵”主要指的是?
A. 徽州的士兵
B. 魏国的士兵
C. 楚国的士兵
D. 汉国的士兵
“万灶生浮烟”中的“万灶”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战争的场面
B. 生活的艰辛
C. 自然的美丽
D. 士兵的英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