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3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36:01
重午
作者:张镃 〔宋代〕
林间忘时节,今朝忽重午。
雨过天未昧,轻阴障初暑。
追思儿童日,争先缠彩缕。
葵榴映昌歜,梅李参角黍。
书堂给休假,欢呼屡跳舞。
但喜逢佳辰,那知岁如许。
遄经六六回,劳生竟何补。
幸早安静乐,飞潜伴鳞羽。
犹怜艾作人,狞瞠俨当户。
想其亦处畏,势险正骑虎。
孰若平地我,不随时仰俯。
门前鸥鹭波,宅畔花柳圃。
晨看一卷经,暮饮三杯醑。
诗成诗落韵,格调任逾矩。
大胜汩罗人,独醒徒自苦。
在林子里忘了季节,今天忽然又是重午。
雨过之后天色未暗,轻柔的阴影遮挡了初夏的炎热。
回忆起童年时光,争先恐后地缠绕着彩缕。
向日葵与石榴映衬着繁荣的夏天,梅子与李子夹在禾苗之间。
书堂放假,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跳舞。
只觉得遇上了好日子,却不知岁月如此无情。
六十个夏天已经过去,人生的辛劳究竟能补偿什么呢?
幸好早早享受安静的乐趣,飞翔潜游伴着鳞羽。
仍然怜惜艾草做的人形,凶恶地盯着大门。
想它也处于恐惧之中,险境中正骑着老虎。
谁不如我在平地上,不随时而仰视俯视。
门前有鸥鹭波,宅旁有花柳园。
早晨读一卷经书,傍晚饮三杯美酒。
诗成诗落有韵,格调随意超越常规。
与汩罗之人相比,清醒却是徒自苦。
张镃,字子翔,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往往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注重生活的细腻观察。
《重午》创作于端午节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流逝的感慨。在这个传统节日中,诗人不仅反思个人的经历,同时也对生命的无常与美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重午》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描写端午节的热闹场景时,展现了自己对童年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孩童们缠绕着彩缕,葵花和石榴的盛开,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节日画面。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反思,诗人意识到岁月的流逝,感叹人生的劳苦与无常,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节日的珍视。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鸥鹭波”、“花柳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全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节日的欢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节日的欢庆与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体现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重午》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轻阴障初暑”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提到的“汩罗人”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