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1:08
张时斋书生也坐穷以星学资身赠其远行
作者:陈著 〔宋代〕
书生例饥困,世路方逼仄。
胡为乎此中,兀兀朝以夕。
问之挽而答,初意岂今日。
几年镫火窗,谓可生羽翼。
时事出料外,竟作沈海石。
寒谷春难回,涸辙水难激。
聊分星家波,食此一涓滴。
终然一自赡,拍案动远色。
江湖天风长,万里谁能絷。
姑以术资行,或者儒得力。
泰与否相除,剥与复消息。
要知穷非穷,当遇识者识。
书生常常处于饥困之中,世道十分狭窄。
为何在这种情况下,朝朝暮暮仍然苦苦挣扎?
有人问他,他回答道,最初的理想难道是今天这样的?
几年在油灯下读书的时光,难道真能让我展翅高飞?
时局总是出乎意料,最终却如同沉入海底的石头。
寒冷的谷地春天难以回归,干涸的车辙水难以激起波澜。
聊以星空下的波澜,饮用这微弱的一滴。
最终我还是能够自给自足,拍案而起,激发远大的理想。
江湖的天风长久,万里之行谁能束缚?
姑且以学问来支撑自己的生计,或许儒家之道有所帮助。
安泰与否是相对的,剥离与复生是消息相通的。
要知道穷困并不是穷困,只有遇到明白的人才能理解。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语言简练,常常结合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面临困境之际,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压迫与困扰,诗人虽有报国之志,却不得不在现实中挣扎求存。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困境中的苦闷与反思。诗人以“书生”的身份,直面饥困的现实,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开篇即指出书生的生存艰难,接着将这种困境与长久的理想相对比,流露出一丝无奈。
全诗中,诗人通过“几年镫火窗”的描写,表达了读书生活的艰辛与理想的渺小,接着以“寒谷春难回”象征希望的渺茫,展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然而,随着最后几句的展开,诗人又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表示即便在困境中,也要努力自给自足,寻找出路。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兼具现实与理想的交织,突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虽然身处困境,但诗中依然流露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表现了对知识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知识分子在困境中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思考,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书生”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希望的渺茫?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