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岁初喜大人回自岭南遂携儿谔北行送之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3:40:44

诗句

乍喜吾亲返,还携稚子行。

风沙千里道,雨露九重城。

旧帆江潮远,新装岭瘴清。

长秋官属盛,去可接簪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40:44

原文展示:

乍喜吾亲返,还携稚子行。
风沙千里道,雨露九重城。
旧帆江潮远,新装岭瘴清。
长秋官属盛,去可接簪缨。

白话文翻译:

我刚刚喜悦于亲人归来,还带着孩子一起走。
风沙弥漫的路途千里,雨露滋润的城池层层叠叠。
旧船在江潮中远去,新装的衣物在岭南的瘴气中清亮。
秋天的官员众多,前往可接待高官显贵。

注释:

  • :刚、突然。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风沙千里道:指路途漫长,风沙多。
  • 雨露九重城:形容城市繁华,雨露滋润。
  • 旧帆:旧船的帆。
  • 江潮:江水涨潮。
  • 岭瘴:岭南地区特有的瘴气。
  • 簪缨:指高官显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莱,元代诗人,字仲华,号南庐,生于元代中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间百态,风格清新自然,以生活气息浓厚、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吴莱的亲人从岭南归来之时,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欢喜,同时带有对家国、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亲人归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诗的开头以“乍喜吾亲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期待,接着“还携稚子行”则传达了家庭团聚的温暖。接下来的“风沙千里道,雨露九重城”,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路途的艰辛与归家的希望。诗中的“旧帆江潮远,新装岭瘴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岭南的清新,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最后两句“长秋官属盛,去可接簪缨”,不仅展现了社会的繁华与官场的热闹,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诗词解析:

  • 乍喜吾亲返:初见亲人归来,心中喜悦。
  • 还携稚子行:携带着幼子同行,家庭的温馨。
  • 风沙千里道:路途漫长,象征人生的坎坷。
  • 雨露九重城:形容城市的繁华,象征希望。
  • 旧帆江潮远:旧的生活已去,新的生活在前。
  • 新装岭瘴清:新生活的开始,象征着清新与希望。
  • 长秋官属盛:官场繁华,人生的另一面。
  • 去可接簪缨:期待未来的相聚,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沙千里道,雨露九重城”形成显著的对比。
  • 比喻:用“旧帆”与“新装”象征过去与未来。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亲人归来的喜悦与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亲人:象征家庭的团圆与温暖。
  • 稚子:象征未来与希望。
  • 风沙与雨露:象征人生的艰难与美好。
  • 旧帆与新装:象征过去与未来的对比。
  • 官属与簪缨:象征社会地位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乍喜吾亲返”中的“乍”是什么意思?

    • A) 一直
    • B) 刚、突然
    • C) 很久
  2. “风沙千里道”描述了什么?

    • A) 路途遥远
    • B) 风景优美
    • C) 生活富足
  3. 诗中提到的“稚子”指的是?

    • A) 年长者
    • B) 幼小的孩子
    • C) 学者

答案

  1. B) 刚、突然
  2. A) 路途遥远
  3. B) 幼小的孩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吴莱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均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期待,但吴莱更侧重于家庭的团聚情感,而王维则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壮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传》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踏莎行 其十四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 荷 踏莎行 其一 踏莎行 后段多一字。旅梦 踏莎行 重别次湘和白石道人江上感梦之作 踏莎行 云窗秋梦 踏莎行·梅倚江娥 踏莎行·即事 踏莎行 其八 十九部仄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戈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莫之与京 包含扰的成语 阜字旁的字 步斗踏罡 魄魄 供销 丨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嗔毒 千载难遇 神结尾的成语 视日 兵强将勇 柩殡 鸱视狼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