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7:12
原文展示:
吴趋行 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讴。四座并清听。听我歌吴趋。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阊门何峨峨。飞馈跨通波。重栾承游极。回轩启曲阿。蔼蔼庆云被。泠泠鲜风过。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泰伯导仁风。仲雍扬其波。穆穆延陵子。灼灼光诸华。王迹隤阳九。帝功兴四遐。大皇自富春。矫手顿世罗。邦彦应运兴。粲若春林葩。属城咸有士。吴邑最为多。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文德熙淳懿。武功侔山河。礼让何济济。流化自滂沱。淑美难穷纪。商搉为此歌。
白话文翻译:
楚国的妃子请不要叹息,齐国的歌女请不要歌唱。请在座的各位安静地听我唱一首关于吴地的歌。吴地的歌谣有它的起源,让我们从阊门开始。阊门是多么高大,飞檐跨越着波涛。重叠的屋檐承接着游走的极点,回旋的轩廊开启了曲折的阿房。庆云覆盖着,清新的风轻轻吹过。山川和沼泽孕育着丰富的生命,土地上的风俗清新而美好。泰伯引导着仁爱的风气,仲雍传播着他的影响。庄严的延陵子,光辉照耀着中华。王的足迹遍布九州,帝王的功业兴盛于四方。大皇从富春出发,矫健的手掌打破了世俗的束缚。邦国的英才顺应时运而兴起,如同春天的林花般灿烂。每个城邑都有士人,吴邑尤其多。八大族群并不足以夸耀,四大家族才是真正的名门。文德的光辉照耀着淳朴的美德,武功的威严如同山河。礼让之风何等盛行,教化如洪水般涌流。美好的事物难以尽述,我在这里略作歌颂。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陆机是吴国名将陆逊的孙子,他的诗歌以辞藻华丽、情感丰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吴趋行》是陆机的一首歌颂吴地风土人情的诗歌,通过对吴地的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文化的赞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吴趋行》是陆机在西晋时期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吴地已经并入晋朝的版图。陆机通过这首诗歌,不仅赞美了吴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吴文化的自豪。这首诗歌在当时可能是在某种社交场合中演唱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吴地的文化和历史。
诗歌鉴赏:
陆机的《吴趋行》是一首充满赞美和自豪感的诗歌,通过对吴地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吴地的独特魅力。诗歌开篇即请求楚妃和齐娥停止歌唱,以便自己能够唱出对吴地的颂歌,这种开场白不仅显示了作者的自信,也预示了接下来对吴地的赞美将是无与伦比的。
诗歌中,陆机详细描绘了吴地的自然风光,如阊门的高大、飞檐的跨越、重栾的承托、回轩的开启,以及庆云的覆盖和鲜风的吹拂,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吴地的建筑之美,也体现了吴地的自然之美。接着,陆机提到了吴地的历史人物,如泰伯和仲雍,他们的仁爱和谦让精神被广泛传播,成为吴地的文化象征。
诗歌的后半部分,陆机赞美了吴地的文化和人才,如邦彦的应运兴起、属城的士人众多、四大家族的名门实家,以及文德和武功的辉煌。这些赞美不仅体现了吴地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歌语言华丽,情感丰富,通过对吴地的多方面描绘,展现了吴地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自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吴趋行》的中心思想是对吴地的赞美和自豪。通过对吴地的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吴地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自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吴趋行》的作者是: A. 陆机 B. 陆云 C. 李白 D. 杜甫
诗歌中提到的“阊门”是指: A. 吴国的都城 B. 吴国的西门 C. 吴国的东门 D. 吴国的南门
诗歌中提到的“泰伯”和“仲雍”是: A. 吴国的君主 B. 吴国的贤人 C. 吴国的历史人物 D. 吴国的文化象征
诗歌中提到的“四姓”是指: A. 四大家族 B. 四大族群 C. 四大城市 D. 四大文化
诗歌中提到的“文德”和“武功”是指: A. 吴地的文化和军事实力 B. 吴地的文化和经济实力 C. 吴地的文化和政治实力 D. 吴地的文化和教育实力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