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2:09
月下清砧图,社友吴君焕然属题
湖山劫换。喜城东卜筑,慈闱长健。
茆舍稻畦,回首处月夜捣衣忘倦。
寒入秋声,光浮片石,溪水澄如练。
露浓风小,依依语笑堪恋。
应知儿女关情,素丝引喻,未许纤埃玷。
自掬廉泉浇宦辙,忍负手中衣线。
白发恩勤,青松晚节,画里分明见。
杯斟菊酒,锦云堂外舒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月夜,诗人在湖山之间感受到时间的变迁,喜悦于在城东安家立业,家中温暖安宁。茆草屋旁,稻田一片,回首月夜中捣衣的情景,忘却了疲倦。秋天的寒意渐渐渗入,月光照在水面上,溪水清澈如绢。露水浓郁,微风轻拂,恰似低语的欢笑,让人倍感依恋。想必你知道儿女之间的情感,细线象征着柔情,但无法让尘埃玷污。自愿用清泉浇灌官场的污秽,宁愿忍受手中衣线的重负。白发虽已添,然而恩情与勤劳在心中永存,青松的高洁也在晚年显露。杯中斟满菊花酒,在锦云堂外,舒展着卷轴。
刘鹏年,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初年。他的诗风通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作品常常蕴含情感与哲理。刘鹏年在古诗词创作上有着深厚的功底,擅长通过景物表达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月夜,诗人身处在自己新居之中,心中感慨万千。正值秋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湘月 月下清砧图》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和个人情感交织的诗作。诗人在月光下静坐,回忆起自己在乡间的生活,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诗中写到“湖山劫换”,说明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但诗人却感到欣喜和满足,似乎在新的环境中找到了归属感。
“茆舍稻畦”描绘了乡村的朴素与宁静,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中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月夜捣衣的画面,既表现出勤劳的生活,也暗示了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寒入秋声”更是将季节的变换与情感的细腻结合,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内心的情感交织。
“应知儿女关情,素丝引喻”一句,点出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细腻,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诗人在官场的浑浊与个人理想之间反复挣扎,表现出一种清白与高洁的追求。
最后的“杯斟菊酒,锦云堂外舒卷”,在温馨的氛围中,诗人以菊酒相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的乐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以及在官场与理想之间的挣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茆舍”指的是什么?
“寒入秋声”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诗中“应知儿女关情”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