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0:19
有客慈仁古寺中,
苍龙鳞畔泣春风。
布衣自有布衣语,
不与簪绅朝士同。
有位客人在慈仁古寺中,
在苍龙鳞片的岸边,感受到春风的悲伤。
平民也有自己的说法,
不与官员、士大夫的言论相同。
方文,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作品见长,关注社会现实,常以平民的视角反映社会百态。
这首《都下竹枝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思考。
这首诗以慈仁古寺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场景,客人在此感受到春风带来的忧伤。诗中通过“苍龙鳞畔”这一意象,传达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无常,隐含了对生命的感慨。诗人以平民的视角,表达了自己与上层社会的距离,强调了“布衣”也有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整首诗在结构上简单而富有深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平民生活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不公。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邃而细腻,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风与古寺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交融,突出平民的声音与上层社会的对比,反映出对社会阶级的思考和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
诗中提到的“慈仁古寺”是指什么?
A. 一座新建的寺庙
B. 一座古老的寺庙
C. 一座著名的宫殿
答案:B
“布衣”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官员
B. 平民
C. 学者
答案:B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观点?
A. 上层社会的荣耀
B. 普通人的声音
C. 政治的腐败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