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调笑令》

时间: 2025-04-26 04:05:15

诗句

午梦。

午梦。

何处箫声风送。

拥衾懒自添衣。

卧看春寒雪霏。

霏雪。

霏雪。

乍视还疑庭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5:15

原文展示:

调笑令
午梦。午梦。何处箫声风送。
拥衾懒自添衣。卧看春寒雪霏。
霏雪。霏雪。乍视还疑庭月。

白话文翻译:

午后的梦境,午后的梦境,哪里传来的箫声伴随着风轻轻送来。
懒得自己加衣裳,只是躺着看着春天寒冷的雪花纷飞。
纷飞的雪花,纷飞的雪花,乍一看还以为是庭院里的明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午梦:指午后的梦,暗示梦境的轻松和宁静。
  • 箫声:古乐器箫发出的声音,清幽动听。
  • 拥衾:指裹着被子,形容懒散和舒适的状态。
  • 添衣:穿上衣服,暗示天气寒冷。
  • :形容雪花细小而轻盈。
  • 乍视:突然一看,意外的感觉。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箫声”与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紧密相关,常常用以表现孤独和清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逸云(约1880-1940),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受传统文化熏陶,擅长古典诗词。其作品常表现内心情感与自然风光的结合。

创作背景: 在近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借午后的梦境与雪景,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逃避现实的心理。

诗歌鉴赏:

这首《调笑令》以轻松悠然的语调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午后景象,诗人在梦境中沉醉,箫声仿佛是来自遥远的天地,让人感到一种恍惚的美好。诗中的“拥衾懒自添衣”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对春寒和雪霏的观察又增添了细腻的情感。通过反复的“霏雪”,诗人不仅描绘出雪花的轻盈与细腻,更通过“乍视还疑庭月”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似乎在提醒我们,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往往是短暂而易逝的,像雪花一样瞬间消散。

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知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午梦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尘世的逃避,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惑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午梦:引入诗的主题,营造出一种悠长的梦境感。
  • 何处箫声风送: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梦境的氛围。
  • 拥衾懒自添衣:表现出一种懒散的生活态度,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卧看春寒雪霏:春寒与雪的结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 乍视还疑庭月:用月亮的意象引起读者的遐想,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效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明月,暗示美好的瞬间。
  • 拟人:将箫声与风联系,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律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梦境的向往。诗人在梦中沉浸,展现了内心深处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反映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午梦:象征宁静与安逸,代表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 箫声:代表高雅、孤独和思考,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春寒雪霏:春与冬的交融,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生活的向往
    C. 对历史的追溯
    D. 对爱情的思考

  2. “乍视还疑庭月”中“庭月”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庭院中的花
    C. 雪花的轻盈
    D. 风的声音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调笑令》都描绘了音乐的美好,但前者更多表现出对生活苦楚的感慨,而后者则强调轻松的生活态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与音乐的结合,展现出内心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陈逸云研究专著

相关查询

重游南岳 辛巳中秋书感 又题尹瘦石百寿图卷 南岳明真法师成都徐季广居士来书勉以脚跟下事,感赋 晓行天门山 广惠寺 题司空表圣王官谷 富阳春兴 题赵桐孙鸿爪集 其三 题赵桐孙鸿爪集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放言高论 强买强卖 谈论风生 意出言外 示字旁的字 仪漏 罪大恶极 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走字旁的字 表诉 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刘海蟾 黍字旁的字 番来覆去 朱鹭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