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时间: 2025-05-10 19:14:34

诗句

绝怜山崦两三家,不种香粳只种麻。

耕遍沿堤锄遍岭,都来能得几生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14:34

原文展示:

绝怜山崦两三家,不种香粳只种麻。
耕遍沿堤锄遍岭,都来能得几生涯。

白话文翻译:

这片山区只有两三户人家,那里不种香米和粳米,只种麻。
田地耕作遍及堤岸,锄头挥动到山岭,然而这一切又能换来几生涯的生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可怜、怜惜。
  • 山崦:指山峦、山丘。
  • 香粳:香米和粳米,指优质的稻米。
  • :指麻类植物,通常用于制作麻绳或麻布。
  • 耕遍:耕作的意思,遍指所有地方。
  • 生涯:生活、生计。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直接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农村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的香米和麻,体现了当时农民的选择与苦恼,暗示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有限的收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琐事入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是杨万里在游历过程中所作,反映了他对乡土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描绘的乡村生活,表现了农民的艰辛,尤其是在经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农民的生计问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切关注与同情。开篇以“绝怜”二字直接表达了对山中人家的怜悯,山崦间只见两三户人家,说明该地区的荒凉与贫困。接着提到农民不种优质的香粳米,只种麻,暗示了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无法选择更好的作物。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农村的艰辛,也表现出农民在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中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最后两句“耕遍沿堤锄遍岭,都来能得几生涯”,生动地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却又含蓄地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一切的努力究竟能带来多少生活的保障与希望?这种对生活的深度反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社会批判意味,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理解与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怜山崦两三家:诗人以感叹的语气表达了对山区人家少的感慨,强调了贫困的环境。
  • 不种香粳只种麻:直言农民的无奈选择,表明他们无法种植更有价值的作物。
  • 耕遍沿堤锄遍岭:刻画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示了他们的勤奋。
  • 都来能得几生涯:质疑努力的回报,反映出农民生计的困境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香粳”和“麻”的对比,突显了农民的经济困境。
  • 夸张:描述耕作的范围“耕遍沿堤锄遍岭”,强调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广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农村生活艰辛的感慨,反映了农民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农民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崦:象征宁静与贫困的乡村环境。
  • 香粳与麻:象征价值与无奈的选择,代表了农民的生计问题。
  • 耕作:象征勤劳与希望,展示了农民的辛勤付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作物有哪些?

    • A. 香米和粳米
    • B. 麻
    • C. 小麦
    • D. A和B
  2. 诗人对山区人家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赞美
    • B. 轻视
    • C. 怜惜
    • D.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农民耕作的范围是:

    • A. 只在家附近
    • B. 沿堤和山岭
    • C. 不耕作
    • D. 只在山上

答案:

  1.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普通百姓的苦难。
  • 王维的《竹里馆》: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过白沙竹枝歌》与杜甫的《月下独酌》在描写田园生活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关注农村的艰辛与生计困境,而后者则表现出在自然环境中的孤独与自我反思。两者虽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社日 怀旧三首 其三 月下醉题 山行 秋夜读书有感 秋思 醉中出西门偶书 初夏 泛湖上云门 云门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杂牌 乡谊 都俞吁咈 王字旁的字 硕贤 包含幼的词语有哪些 大放悲声 马上看花 子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远絶 无所不通 不孝之子 贝字旁的字 包含毙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牢不可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