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4:59
公心独立副天心,
三辖春闱冠古今。
兰署门生皆入室,
莲峰太守别知音。
同升翰苑时名重,
遍历朝端主意深。
新有受恩江海客,
坐听朝夕继为霖。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公正的心志,远离私欲的追求。诗人认为,春季的科举考试中,他的才华能够超越古今,令门生们在兰亭的门下都能进入仕途,太守在莲峰之上能够找到知音。作者与他人一同升入翰苑,名声显赫,经历了许多朝政的考验,内心的志向也愈发深沉。最近有位受到恩宠的江海之客,坐在这里聆听着朝夕的变化,仿佛又在滋润着万物。
作者介绍:丁棱,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但作品风格清新、正直,常以抒发个人志向和世事变化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人借用科举考试的机会,表达了对公正和知识的崇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和官员的期待与追求。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公心与才华的赞美,歌颂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在春闱中所取得的荣耀。首句“公心独立副天心”表明了诗人对公正心志的追求,强调了其内心的道德信仰。在“兰署门生皆入室”中,诗人通过兰亭这一文化符号,表现出文人之间的相互切磋与交流,突出了知识的传承与共鸣。接下来的句子则更进一步,表达了在翰苑中同升的喜悦与荣耀,显示出诗人在朝端的深厚根基与志向。
最后几句提到的“新有受恩江海客”,不仅是对社会中知识分子回归的欢迎,更隐含着对他们在朝堂中影响力的期待。整体而言,诗中所流露出的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对知识分子在国家治理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的呼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追求公心与知识的精神,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署”主要象征什么?
A. 官位
B. 文人聚会
C. 自然景观
“公心独立副天心”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态度?
A. 追求私利
B. 崇尚公正
C. 对权力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江海客”象征什么?
A. 传统文人
B. 流亡者
C. 有知识、有背景的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丁棱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但王之涣更侧重于自然风光的描绘与人生哲思,而丁棱则强调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社会价值,展现了不同的诗歌主题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