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3:23
北归漫兴 其四
作者: 李予望 〔清代〕
归来何处不徜徉,隐几长消半篆香。
深喜山阿无怨鹤,却悲歧路有亡羊。
百年真觉生为寄,三窟为营醉作乡。
高卧北窗风暂至,犹能一枕到羲皇。
归来后我在哪儿不徜徉呢?隐居在几案旁,长久消磨着半卷香烟。
我很高兴这山中没有怨恨的鹤,却又为那迷失的羊而感到悲伤。
人生百年,真觉得一切都是寄托,三处洞穴成了我的营地,醉酒后仿佛又回到了故乡。
我高卧在北窗旁,微风偶尔吹来,仍然能够梦到羲皇的境地。
李予望,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到的见解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北归漫兴》系列作品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此诗作于李予望归乡期间,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于归乡生活的复杂心情。
《北归漫兴 其四》是一首感情深邃、意境优美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归来后的徜徉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归来何处不徜徉”引入,流露出一种自在、闲适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说无论身处何地,心灵都可以自由徜徉。接下来的“隐几长消半篆香”则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悠然自得。
诗中“深喜山阿无怨鹤”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喜爱,但紧接着“却悲歧路有亡羊”则透出一丝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生活中的迷失与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使诗句更加丰富,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时面临的困境。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高卧于北窗前,享受微风拂面的惬意,似乎在与理想的羲皇境地对话,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态度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邃与宁静。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传达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迷失的反思。
诗中“归来何处不徜徉”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深喜山阿无怨鹤”中“怨鹤”象征什么?
诗人对三窟的描述主要表达了什么?
以上内容为对《北归漫兴 其四》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