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3:46
鹧鸪天·璧月池南翦木栖
作者:刘仲尹 〔元代〕
璧月池南翦木栖,
六朝宫袖窄中宜。
新声蹙巧蛾颦黛,
纤指移雁著丝。
朱户小,画帘低,
细香轻梦隔涪溪。
西风只道悲秋瘦,
却是西风未得。
在璧月池的南边,修剪的树木栖息着,
就像六朝时期宫女的窄袖子更为合适。
新歌轻吟,像巧妙的蛾子皱眉似的,
纤细的手指拨动着雁声如丝。
朱红的小门,低垂的画帘,
细腻的香气与轻梦隔在涪溪之外。
西风只道悲秋让人憔悴,
其实西风并未得到这样的情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多个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期,诗句中提到的宫袖,暗示了当时宫廷生活的细腻和优雅。
作者介绍:
刘仲尹,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著称。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结合,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鹧鸪天·璧月池南翦木栖》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池塘和周围的自然景色。开头以“璧月池南翦木栖”引入,呈现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月光映照下的池水与修剪的树木交相辉映,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接着提到“六朝宫袖窄中宜”,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词的中段,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女子的神态和情感,通过“新声蹙巧蛾颦黛”将女性的柔美与婉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朱户小,画帘低”则传达出一种温馨而幽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轻柔的梦境,仿佛置身于一幅静谧的画卷之中。
结尾部分“西风只道悲秋瘦,却是西风未得”,则充满了哲思,西风象征着秋天的萧瑟,而诗人却在此揭示了一种未曾真正体验的悲秋情绪,显示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这种对比让整首词充满了层次感,使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同时反映出对人生与季节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六朝
D. 明朝
“西风只道悲秋瘦”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D. 冬天
下列哪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A. 璧月
B. 涪溪
C. 朱户
D. 大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仲尹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探讨女性的内心情感,前者侧重于历史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更直接地表达个人情感的忧伤与思念,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以上内容不仅为诗歌提供了深度解析,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