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5:49
《金缕曲 其三 题《华亭徐式如孝廉良钰女投水殉节行略》 ——黄钧宰 〔清代〕
惊望欃枪出,问当时,衣冠几辈,甘心从贼。
有女髫年能就死,省识冰心玉质。
竟葬,芦边水侧。
千载横云山上月,照孤城,常作秋霜色,
魂在否,招谁得。
阿翁文字传金石,廿年前,名场相望,
长江远隔。
今日挂蒲三泖路,幸得词坛相识,
是名父,当生英物。
我辈浮沈真愧死,看裙钗,大节悬天日,
歌未已,气雄直。
我惊讶地看到枪杆子从水里伸出,忍不住问当时的景象,那些衣冠楚楚的人,有多少人甘心投靠贼寇呢?
有一位年轻的女子甘愿以死殉节,清白如冰心玉质。
她最终被埋葬在芦苇边的水旁。
千年后,横亘在云山上的明月,总是照耀着那孤城,常常让人想起秋霜的颜色,
她的灵魂如今是否还在?谁能召唤她呢?
关于她的故事,像金石般流传,二十年前,我们曾在名场相望,
长江将我们隔开。
今天我在蒲三泖的路上,幸得在词坛与你相识,
你是她的名父,真是英才出众。
我们这一辈人浮沉不定,实在愧对她的英名,看到她的裙钗,心中大节仿佛悬挂在天日之下,
歌声未止,气概依然雄壮。
黄钧宰(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字孟青,号寒松。其诗风清丽,擅长描写历史题材,常以强烈的情感展现历史人物的悲壮和忠诚。
《华亭徐式如孝廉良钰女投水殉节行略》是关于一位女子为保护清白而投水殉节的故事,诗人在此背景下写作,表达对忠贞不屈精神的敬仰和对往昔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以悲悯的情怀和历史的沉重感为基调,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悲壮故事。诗中开头通过“惊望欃枪出”,设定了一个战乱的背景,接着对忠贞女子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清白品德的认同。诗人在描述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展现出一种对往事的追忆和对英烈的敬仰。后半部分则通过时间的推移,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尤其是对自己浮沉的感慨,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忠贞精神的追溯与敬仰,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沉重思考与对个人浮沉的深切反省。
诗中提到的女子被称为:
A. 忍辱负重
B. 冰心玉质
C. 浮沉之人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
A. 爱情
B. 忠贞与牺牲
C. 自然风光
“千载横云山上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光明与希望
B. 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C. 战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