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7: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32:18
西园晚涉
华仲亨 〔明代〕
为厌区中扰,而今物外情。
日暄梅动色,风细竹无声。
瘦石扶云立,疏杨傍水生。
高楼供远眺,诗思陡然清。
为了厌倦了世俗的喧扰,如今我只想追求自然的情趣。
阳光明媚时梅花微微摇曳,微风轻拂时竹子默默无声。
瘦削的石头支撑着云彩高高耸立,稀疏的杨树旁边水流潺潺。
高楼提供了远眺的机会,诗人的思绪顿时变得清晰。
作者介绍:华仲亨,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时期,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景观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一个恬静的傍晚,诗人心中烦扰的情绪得到释放,因而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西园晚涉》是一首极富情感和意境的诗。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深切向往,试图通过自然景观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扰与困扰。开篇“为厌区中扰,而今物外情”直白道出诗人内心的厌倦与渴望,立刻引发读者的共鸣。接下来的描写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日暄梅动色”,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述,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阳光、梅花、竹子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空间。最后一句“高楼供远眺,诗思陡然清”则转向内心,诗人在高处眺望,心境豁然开朗,思绪灵动。这首诗整体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繁杂喧扰生活的厌倦及对宁静、和谐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清新与明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厌倦?
“日暄梅动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