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5: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5:08:11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破车伤马亦天成,所托虽高岂自营。
四海不无容足地,行人何事此中行。
破车和受伤的马也是自然的结果,虽然所托的责任很高,但难道是自己能完全去经营?四海之内哪里没有适合安身立命的地方,行人为何要在这里徘徊不前呢?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尤其是对命运和责任的无奈感。王安石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丘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主张变法,注重实用和社会改革,诗文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主政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人生、责任和环境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王安石的《代答》是一首深富哲理的诗作,通过简单的词汇,表达了复杂的人生观和对命运的思索。诗的开头“破车伤马亦天成”便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避免的困境,车破马伤,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人们难以逃避的命运。这一意象引出对责任的思考,所托虽高,意味着人们在生活中承担的重任,但在许多情况下,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却无法完全掌控结果。
接下来“行人何事此中行”则转向对环境的思考,四海之内总有适合生存的地方,意在提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寻找合适的出路,而不是沉迷于眼前的困扰。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人们生活态度的期望,希望大家能积极面对困境,寻求改变。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透着一丝希望,体现了王安石特有的人生哲学和对社会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了命运的无常和个人责任的局限,同时鼓励人们在困境中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词测试:
诗中“破车”象征什么?
“四海不无容足地”中的“四海”指代: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