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秋战国门。公叔》

时间: 2025-05-13 18:04:53

诗句

吴起南奔魏国荒,必听公叔失贤良。

无谋纵欲离安邑,可免河沟徙大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8:04:53

原文展示:

春秋战国门。公叔
吴起南奔魏国荒,必听公叔失贤良。
无谋纵欲离安邑,可免河沟徙大梁。

白话文翻译:

吴起南逃到魏国荒凉之地,公叔必然会听到失去贤良之士的消息。
如果没有谋略,只顾纵欲离开安邑,或许能避免被迫迁徙到大梁。

注释:

  • 吴起: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为魏国效力。
  • 公叔:指公叔痤,吴起的友人,后被认为是失去了贤良之士的象征。
  • 贤良:贤德而有才能的人。
  • 安邑:古地名,指的是吴起的故乡,也象征着安定的社会。
  • 河沟:指代迁徙的地方,象征着不安定的生活。
  • 大梁:指大梁城,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城市,象征着权力中心。

典故解析:

吴起的故事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他曾因受到权臣的猜忌而南逃,最终在魏国展现了他的才能。公叔的失贤良则暗指当时政治环境的动荡与不安,表现了对贤良之士的怀念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以描绘历史人物和政治事件见长,其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吴起的历史故事为引,映射当时的政治局势,表达对贤良失去的惋惜和对时政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吴起的历史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贤良之士失去的感慨和对社会不安的反思。首句“吴起南奔魏国荒”直接引入吴起的历史事件,设定了整首诗的叙述背景。吴起南逃后,面对荒凉的魏国,他的遭遇让人感受到时局的动荡与不安。第二句提到“必听公叔失贤良”,可以看出诗人对贤良失去的惋惜,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切关注。结尾的“可免河沟徙大梁”则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对政治斗争的反思,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情感深邃,既有历史感又富有现实意义,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起南奔魏国荒:描绘吴起南逃至魏国的荒凉景象,突显其孤独与无助。
  2. 必听公叔失贤良:暗示公叔因时局动荡而失去贤良之士,表现对人才流失的惋惜。
  3. 无谋纵欲离安邑:批判那些没有谋略而仅顾个人欲望的人,抒发对安邑的怀念。
  4. 可免河沟徙大梁:表达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隐喻对权力中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吴起南奔”“离安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隐喻:通过“河沟”和“大梁”,暗示社会的动荡与权力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吴起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对贤良失去的惋惜和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现状的批判。

意象分析:

  • 吴起:象征着忠诚与才华,但又因政治斗争而不得志。
  • 公叔:象征贤良失去的悲哀,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失衡。
  • 安邑:象征安定与和平的生活状态。
  • 河沟与大梁:河沟代表不安和流离,大梁则象征权力和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起南奔的是哪个国家? A. 魏国
    B. 楚国
    C. 齐国
    D. 秦国

  2. 诗中提到的“失贤良”主要是指什么? A. 失去的权力
    B. 失去的忠诚
    C. 失去的人才
    D. 失去的财富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贤良失去的惋惜
    C. 对个人欲望的追求
    D. 对权力的向往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其作品多表现豪放与个性,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常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两位诗人与周昙在风格和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反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史记·吴起列传》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船窗 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 贺雪 咏怀寄知己 送禅者游南岳 相和歌辞 苦寒行 寄哭西川坛长广济大师 寄李洞秀才 题终南山隐者室 渚宫西城池上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耳刀的字 提土旁的字 秀色堪餐 包含孜的成语 包含离的词语有哪些 极远 僧俗 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烟视媚行 绝版 绞丝旁的字 清旦 警露 携老扶弱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火眼金睛 先开头的成语 洪炉燎毛 业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