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鹧鸪天 重阳》

时间: 2025-08-06 07:31:32

诗句

嘹唳飞鸿寥廓游。

溶溶碧渚浪花浮。

眼看菊蕊黄金笑,首插茱萸白发愁。

携桂楫,坐兰舟。

满林红叶正深秋。

龙山此日还吹帽,笑酌香醪泛玉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07:31:32

原文展示

鹧鸪天·重阳
作者: 沈榛 〔清代〕

嘹唳飞鸿寥廓游。溶溶碧渚浪花浮。
眼看菊蕊黄金笑,首插茱萸白发愁。
携桂楫,坐兰舟。满林红叶正深秋。
龙山此日还吹帽,笑酌香醪泛玉瓯。


白话文翻译

在辽阔的天空中,鸿雁叫声嘹亮地飞翔;
碧绿的水面上,浪花轻轻浮动。
看那金黄的菊花在微笑,
头上插着茱萸的我却愁眉不展。
手执桂枝,坐在兰舟上,
树林中红叶正浓艳,深秋的气息扑面而来。
今天在龙山上,依然有人吹着帽子,
我笑着饮酒,香醪在玉碗中荡漾。


注释

  • 嘹唳: 形容鸿雁的叫声清脆响亮。
  • 飞鸿: 指鸿雁,象征着游子和思乡之情。
  • 溶溶: 形容水面平静,波光粼粼的样子。
  • 菊蕊: 指菊花,象征着重阳节的庆祝。
  • 茱萸: 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人们常用茱萸插在头上以避邪。
  • 桂楫: 手持桂枝的桨,象征着秋天的气息。
  • 兰舟: 美丽的小船。
  • 香醪: 香甜的酒,表示欢庆的气氛。

典故解析

  •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庆祝的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象征长寿和敬老。
  • 菊花与茱萸: 菊花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茱萸则是重阳节必备的物品,二者合在一起体现了节日的传统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榛,字子华,号秋水,清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鹧鸪天·重阳》创作于清代重阳节期间,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和节日的习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鹧鸪天·重阳》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庆祝节日的欢乐气氛。全诗以鸿雁飞翔、碧水浪花开头,展现了辽阔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广阔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眼看菊蕊黄金笑,首插茱萸白发愁”这句,将节日的欢庆与个人的思愁相结合,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亲人的思念。后半部分则通过“携桂楫,坐兰舟”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诗中红叶、桂枝、兰舟等意象,既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也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笑酌香醪泛玉瓯”将节日的喜庆推向高潮,诗人不仅在享受美酒,也在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体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欢聚。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节日的欢愉,也夹杂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嘹唳飞鸿寥廓游。

    • 鸿雁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给人以开放与自由的感觉。
  2. 溶溶碧渚浪花浮。

    • 碧绿的水面上,波光荡漾,画面宁静而美丽。
  3. 眼看菊蕊黄金笑,

    • 菊花在这个季节中盛开,象征着重阳的节日气氛。
  4. 首插茱萸白发愁。

    • 插着茱萸的我却因白发而感到忧愁,表现了岁月的无情。
  5. 携桂楫,坐兰舟。

    • 手持桂枝,与友人同舟共济,享受宁静的时光。
  6. 满林红叶正深秋。

    • 秋天的树林中红叶遍布,景色迷人。
  7. 龙山此日还吹帽,

    • 在龙山上,依旧有人吹着帽子,增强了节日的氛围。
  8. 笑酌香醪泛玉瓯。

    • 诗人与友人开怀畅饮,享受美好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 “菊蕊黄金笑”比喻菊花的美丽与丰盛。
  • 拟人: “黄金笑”赋予菊花以人的情感,表现其喜庆。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重阳节的庆祝,以及对人生、亲情的思考。在欢庆的表象下,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友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 象征游子与思乡之情。
  • 菊花: 象征长寿与重阳节的庆祝。
  • 茱萸: 代表重阳节的习俗。
  • 红叶: 代表深秋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嘹唳飞鸿”中“嘹唳”指的是什么?
    A. 低沉的叫声
    B. 清脆响亮的叫声
    C. 悲伤的叹息
    答案: B

  2. 重阳节时,人们常插什么植物以避邪?
    A. 菊花
    B. 茱萸
    C. 桂枝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香醪”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酒
    C. 水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写秋天的景象与感慨,体现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沈榛的《鹧鸪天·重阳》都在不同程度上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更为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重阳节的文化与习俗》
  3. 《清代诗人研究》

以上是对沈榛的《鹧鸪天·重阳》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荷花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孙莘老挽词四首 次韵公辟州宅月夜偶成 林次中奉使契丹刘仲平出倅郓州同舍十有六人 酬曾逢原参寥上人见寄山阳作 送僧归遂州 调笑令·回顾 蓬莱阁 次韵蔡子骏琼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房型 骄兵悍将 包含俊的成语 音字旁的字 木落归本 镸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包含杵的成语 阜字旁的字 鹏虱 包含仪的成语 铿锵顿挫 瞒哄 民臣 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女字旁的字 百乘之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