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1: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1:01:42
《鹧鸪天 行北塔区,书所见》
一夜吹霜薄似敷。
十边新绿更鲜腴。
谁编北塔齐民术,
应胜东郊种树书。
儿织竹,妇淹菹。
家家勤俭作冬储。
老人自扫阶前叶,
也抵茅柴一稛余。
一夜之间,霜薄得像是轻轻地铺上去。
四周的嫩绿更加鲜艳丰腴。
谁编写了北塔的民间技艺,
应该胜过东郊的种树之书。
孩子们编织竹器,
妇女们在浸泡菹菜。
每家每户都勤劳节俭,准备过冬的储备。
老人自己在扫除台阶上的落叶,
这也能抵得上茅柴的一堆余量。
作者介绍
汪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活于南方地区,诗风质朴自然,多描绘乡村风貌和农民生活,关心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汪东游历北塔地区时,受到当地自然景色和民生状态的启发,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赏。
汪东的《鹧鸪天 行北塔区,书所见》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北塔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中开头的“一夜吹霜薄似敷”不仅描绘了霜降的景象,还暗含了季节更替的感慨,仿佛在提醒人们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通过“十边新绿更鲜腴”,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大自然的复苏与生机,展现了春天的希望与活力。
中间部分提到的“谁编北塔齐民术”,则是对民间智慧的赞美,表明这些技艺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农民生活的丰富和多样。而“儿织竹,妇淹菹”,通过对儿童和妇女忙碌身影的描绘,展示了家庭劳动的和谐与温馨,突显出农民的勤劳与节俭。
最后,诗的结尾提到老人扫落叶,这一画面生动地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足,甚至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幸福交织的情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认真与热爱,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霜薄似敷”使用比喻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儿织竹,妇淹菹”则是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乡村生活展开,表现了对自然与劳动的热爱,赞美了农民的勤劳和智慧,传达了宁静、和谐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十边新绿”意味着什么?
A. 生命的复苏
B. 冬天的来临
C. 城市的繁华
诗中提到的“老人自扫阶前叶”体现了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宁静与自足
C. 对自然的漠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汪东的《鹧鸪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汪东更侧重于描绘农民的生活与劳动,而王维则更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两者在意境上虽有所不同,但均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