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5:04
贺新郎 登上方寺铁塔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栏楯浮空去。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
看尽宣和风景好,又看宫娥北渡。
有多少梨花夜雨。西望铜驼荆榛里,算千秋老辈惟吾汝。
晋宋事,总尘土。
鸿濛一气凭㪺取。蹑丹梯千盘百级,上通元圃。
根插中原维地轴,其下黄河一缕。
曾经过怒潮煎煮。
无限西风神州恨,倩相轮做尽兴亡谱。
铃铎响,自相语。
栏杆高耸入云,像是浮在空中;用细致的石雕装饰,青红色彩交替闪烁。
我俯瞰尽美的宣和风景,目送宫女们北归。
多少梨花在夜雨中飘落,西望铜驼山下的荆棘丛中,算起来千秋历史,唯有你我。
晋宋的往事,终究不过是尘土而已。
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凭借这气象,我踏上了千级的丹梯,直通元始之境。
根深扎在中原,正是地球的轴心;而它的下方,流淌着一缕黄河。
曾经经历过愤怒的潮水的煎熬。
无尽的西风带来神州的怨恨,仿佛一页页兴亡的乐谱在轮回。
铃铎声响起,似乎在自言自语。
作者介绍:陈维崧,字文烨,号青云,清代诗人,擅长词和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历史感慨,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登高望远之际,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景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家国历史的深沉情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这首诗以“贺新郎”为题,登上方寺铁塔,表达了诗人在高处俯瞰风景时的豪情与感慨。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沧桑的结合,通过高耸的铁塔,诗人不仅将视野扩展至蓝天和大地,也将思绪延展到了历史的长河中。
开头的“栏楯浮空去”形象地表现了铁塔的雄伟,接着“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塔的精美,给人以视觉震撼。诗人看尽了“宣和风景”,又想起“宫娥北渡”,在悠久的历史与瞬息万变的现实之间,诗人以深厚的情感连接了当下与过去。
尤其是“无限西风神州恨,倩相轮做尽兴亡谱”,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借助自然的景象,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忧郁。最后的“铃铎响,自相语”则让整个诗歌回归到一种细腻而宁静的情感中,仿佛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轻轻诉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兴亡的深切思考,呈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观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栏楯”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铜驼”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