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2:32
水调歌头 其二 霅川溪亭
作者: 吴潜
皎月亦长有,今夜独娟娟。
浮云万里收尽,人在水晶奁。
矫首银河澄澈,搔首金风浩荡,
毛发亦冷然。宇宙能空阔,
磨蚁正回旋。倩渔翁,撑舴艋,
柳阴边。垂纶下饵,须臾钓得两三鲜。
唤客烹鱼酾酒,伴我高吟长啸,
烂醉即佳眠。何用骖鸾去,
已是地行仙。
明亮的月亮总是存在,今夜显得格外明亮。
浮云已经消散,远方的天空万里无云,我在水晶的盒子里。
仰头望去,银河清澈,微风吹拂,
我的头发也似乎感到凉意。宇宙是如此宽广,
飞虫在空中盘旋。一个渔翁,撑着小船,
在柳树的阴影下。抛下钓饵,不一会儿就能钓到两三条鱼。
叫来朋友,烹饪鱼肉,喝酒作乐,
高声吟唱,尽兴而醉,正好可以入睡。何必骑着神鸟离去,
我已经像个在世的仙人。
吴潜,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吴潜以其优雅的词风和深邃的思想而受到后世推崇。
此诗创作于吴潜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感悟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个人的洒脱态度。正值月夜,诗人心境开阔,感悟人生的真谛。
《水调歌头 其二 霅川溪亭》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全诗以明亮的月光为引子,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诗人在万里无云的夜空下,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浮云万里收尽”及“宇宙能空阔”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反思。渔翁的形象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象征着一种无忧无虑、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垂钓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相聚和享受生活的期盼,这种生活态度与世俗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中“何用骖鸾去,已是地行仙”的结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心境的豁达与洒脱,体现了对尘世繁华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皎月亦长有,今夜独娟娟。
明亮的月亮总是存在,今晚显得格外明亮。
浮云万里收尽,人在水晶奁。
浮云已消散,远处天空万里无云,诗人身在清澈的环境中。
矫首银河澄澈,搔首金风浩荡,
仰望银河清澈,微风吹拂,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毛发亦冷然。宇宙能空阔,
头发也感到凉意,宇宙是如此辽阔。
磨蚁正回旋。倩渔翁,撑舴艋,
飞虫在空中盘旋,渔翁撑着小船。
柳阴边。垂纶下饵,须臾钓得两三鲜。
在柳树的阴影下,抛下钓饵,不一会儿就能钓到几条鱼。
唤客烹鱼酾酒,伴我高吟长啸,
叫来朋友,烹饪鱼肉,饮酒作乐。
烂醉即佳眠。何用骖鸾去,
尽兴而醉,正好可以入睡,何必骑着神鸟离去。
已是地行仙。
我已经如同在世的仙人。
诗歌的主题是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诗中提到的“浮云”形容什么?
A. 明亮的月亮
B. 清澈的天空
C. 远方的山
D. 繁华的城市
诗人称自己为何“地行仙”?
A. 追求名利
B. 享受自然与友谊
C. 游历四方
D. 寻找真理
诗中“唤客烹鱼酾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忧伤
C. 友谊与欢聚
D. 追求理想
吴潜的《水调歌头 其二 霅川溪亭》与苏轼的同名词作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吴潜更强调个人的洒脱与自然的和谐,而苏轼则更多地关注于人情与世事的变幻,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