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50
烟雨楼前,涟漪波光,画舫轻摇。
听横空燕语,笙歌罢奏,潜虬惊起,何处吹箫。
拂桨红菱,沿堤绿柳,无限风光春意饶。
试纵目,有摩天鹰隼,渐入云霄。
频年军阀贪饕,况豆剖瓜分声浪高。
幸震天炮响,送来马列,万众迎新,奔走呼号。
湖上当年,十二先驱,革命蓝图仔细描。
摸索久,举燎原星火,腥秽全烧。
在烟雨朦胧的楼前,涟漪荡漾着波光,轻轻摇曳的画舫。
听啊,那空中燕子的鸣叫,笙歌已经停止,潜伏的龙虬惊起,哪里传来箫声?
划桨的红菱船,沿着堤岸的绿柳,无限的风光,春意盎然。
试着放眼远眺,有如摩天的鹰隼,渐渐飞入云霄。
经历多年的军阀贪婪,豆剖瓜分的声浪此起彼伏。
幸好震天的炮声响起,传来了马列的思想,万众欢呼迎新,奔走呼号。
湖上当年,十二位先驱,仔细描绘着革命的蓝图。
经历了漫长的摸索,点燃燎原的星火,将腥秽彻底烧尽。
作者介绍:茅盾(原名沈德鸿),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聚焦于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本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59周年而作,反映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
《沁园春 其二》通过描绘烟雨楼前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新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似乎在对比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诗中提到的“频年军阀贪饕”,描绘了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现状,反映了对过去历史的痛苦回忆。
而“幸震天炮响,送来马列”则是转折之处,表现出革命的希望和新时代的来临。万众欢呼的场景,象征着人民群众的觉醒与团结,展现了对未来的信心。结尾部分提到的“举燎原星火”,则是对革命精神的强调,表明了在经过漫长的探索之后,终于迎来了光明的前景,彻底消除了社会的腐败。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描绘,也有对悲惨历史的深刻反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的回顾与赞美,强调了革命先驱的伟大与人民的力量,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十二先驱”指的是谁?
“幸震天炮响”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腥秽”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比较,两首诗均表达了对革命与未来的期待,但茅盾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而毛泽东则更多展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革命斗争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