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34
望罗浮
作者: 何谦 〔明代〕
翘首东南紫翠山,
白云飞去复飞还。
三千世界红尘外,
四百峰峦碧汉间。
丹灶年深烟火冷,
铁桥路杳雨花闲。
寻真未得乘风去,
吟倚西楼十二阑。
作者仰望东南方的紫翠山,白云时而飞去,时而又回来。在这三千个世界之外,红尘纷扰,而在四百座峰峦之间,碧空如汉。丹灶已经很多年没有烟火了,铁桥的路也寂静无声,空余雨花轻轻飘落。我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仍未得其所,只能倚靠在西楼的栏杆上吟唱。
何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望罗浮》创作于何谦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真理的思考。
《望罗浮》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东南紫翠山的仰望,抒发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渴望。诗的开头便以“翘首东南紫翠山”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远方的憧憬。接着,诗人以“白云飞去复飞还”描绘了自然的无常,暗示人生的起伏与变迁。
在诗中,诗人提及的“三千世界红尘外”,引导读者思考人世间的纷扰与喧嚣。诗人希望超越这红尘之境,回归那清净的自然。后面的“丹灶年深烟火冷”,则表明了他在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失落。而“铁桥路杳雨花闲”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在追求真理路上的寂寞与无奈。
最后两句“寻真未得乘风去,吟倚西楼十二阑”,诗人透过吟唱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与无奈。虽然未能找到真理,但依然以诗词为伴,寄托情感,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真理的探索。
何谦的《望罗浮》主要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观?
A. 高山
B. 大海
C. 平原
D. 森林
“寻真未得乘风去”中的“乘风”意指什么?
A. 依靠他人
B. 超越世俗
C. 追求长生
D. 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