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望罗浮》

时间: 2025-04-26 05:18:34

诗句

翘首东南紫翠山,白云飞去复飞还。

三千世界红尘外,四百峰峦碧汉间。

丹灶年深烟火冷,铁桥路杳雨花閒。

寻真未得乘风去,吟倚西楼十二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34

原文展示:

望罗浮
作者: 何谦 〔明代〕

翘首东南紫翠山,
白云飞去复飞还。
三千世界红尘外,
四百峰峦碧汉间。
丹灶年深烟火冷,
铁桥路杳雨花闲。
寻真未得乘风去,
吟倚西楼十二阑。

白话文翻译:

作者仰望东南方的紫翠山,白云时而飞去,时而又回来。在这三千个世界之外,红尘纷扰,而在四百座峰峦之间,碧空如汉。丹灶已经很多年没有烟火了,铁桥的路也寂静无声,空余雨花轻轻飘落。我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仍未得其所,只能倚靠在西楼的栏杆上吟唱。

注释:

  • 翘首:抬头,仰望。
  • 紫翠山:指东南方的高山,色彩鲜艳。
  • 三千世界:表示广阔的天地,指尘世的纷扰。
  • 丹灶:炼丹的灶,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铁桥:桥梁,象征通往理想境界的路。
  • 寻真未得:寻找真理却没有找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望罗浮》创作于何谦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真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望罗浮》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东南紫翠山的仰望,抒发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渴望。诗的开头便以“翘首东南紫翠山”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远方的憧憬。接着,诗人以“白云飞去复飞还”描绘了自然的无常,暗示人生的起伏与变迁。

在诗中,诗人提及的“三千世界红尘外”,引导读者思考人世间的纷扰与喧嚣。诗人希望超越这红尘之境,回归那清净的自然。后面的“丹灶年深烟火冷”,则表明了他在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失落。而“铁桥路杳雨花闲”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在追求真理路上的寂寞与无奈。

最后两句“寻真未得乘风去,吟倚西楼十二阑”,诗人透过吟唱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与无奈。虽然未能找到真理,但依然以诗词为伴,寄托情感,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翘首东南紫翠山:仰望东南的山峦,描绘自然之美。
  2. 白云飞去复飞还:白云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3. 三千世界红尘外:表达对尘世纷扰的不屑,渴望超脱。
  4. 四百峰峦碧汉间: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渴望归于自然。
  5. 丹灶年深烟火冷:象征追求理想的孤独与失落。
  6. 铁桥路杳雨花闲:描绘寂静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孤独。
  7. 寻真未得乘风去:渴望寻找真理却未能实现。
  8. 吟倚西楼十二阑:以吟唱寄托情感,展现诗人的无奈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丹灶”比作追求理想的象征。
  • 对仗:如“白云飞去复飞还”,形成和谐的音韵。
  • 象征:山水象征理想,白云象征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真理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翠山: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自然。
  • 白云: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丹灶:象征追求长生与理想的努力。
  • 铁桥:象征通往理想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何谦的《望罗浮》主要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观? A. 高山
    B. 大海
    C. 平原
    D. 森林

  2. “寻真未得乘风去”中的“乘风”意指什么? A. 依靠他人
    B. 超越世俗
    C. 追求长生
    D. 随风而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豪放与何谦的清幽形成对比。
  • 《山居秋暝》:王维的静谧与何谦的孤独相似,但王维更强调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六四叔韵 次六四叔青字韵 次李巽伯韵 次居仁韵 春雨 春夜二首 春兴 春望 春圃六言三首 春圃六言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开头的成语 入住 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死不足惜 工字旁的字 雒雒 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手字旁的字 防卫过当 隐起 遗俗流风 靣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托襢 淹淹一息 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靡衣偷食 破柱埋轮 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