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7:5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7:58:21
楼阁立崔嵬,晴云四面开。
路从天上至,人向邺中来。
不睹建安笔,难逢河朔杯。
徒令千载客,驻马叹雄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晴朗的天空四面皆开。人们的道路仿佛从天而降,纷纷朝向邺城而来。没有看到建安时期的笔墨,难以遇到河朔地区的杯酒。纵然是千年之后的旅客,也只得驻马叹息那些英雄才俊。
作者介绍:李嘉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主要以诗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绘风景和抒发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织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楼阁美景,表达对历史文人的怀念与对当代英雄的失望。
《彰德》是一首充满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感慨之作。诗中描绘的楼阁高耸、晴空万里,勾勒出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通过“路从天上至”的意象,诗人仿佛在描绘一种理想的境界,暗示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求。然而,随着后面的转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杰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不睹建安笔,难逢河朔杯”,此句不仅显示出诗人对古代文人的追慕,也流露出对当代文化衰落的失望。诗中“千载客”意指穿越时空的旅人,象征着对历史的追溯与对才俊的渴望,最终却只能驻马叹息,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衬托,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深邃,既有对历史的追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读来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才俊的怀念与对现实文化的失落感。诗人在美丽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却是对历史的叹息,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诗词测试:
诗中“楼阁立崔嵬”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低矮的建筑
B. 高耸的楼阁
C. 废弃的房屋
D. 荒凉的景象
“不睹建安笔”中提到的“建安”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怎样的态度?
A. 崇拜
B. 怀念与失落
C. 无所谓
D. 反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