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6:39
原文展示:
筹笔驿(余为蜀从事,病武侯非王佐才,因有是题) 薛能 〔唐代〕 葛相终宜马革还,未开天意便开山。 生欺仲达徒增气,死见王阳合厚颜。 流运有功终是扰,阴符多术得非奸。 当初若欲酬三顾,何不无为似有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葛相最终应该马革裹尸还乡,未等天意明朗就开山辟路。生前欺骗仲达只是徒增气愤,死后见到王阳应该感到羞愧。流运虽有功但最终还是扰乱,阴符虽多术但得到的并非正道。当初如果想要报答三顾之恩,为何不无为而治,像有鳏那样。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方面。此诗是薛能在蜀地任职时,对诸葛亮的评价和反思。 创作背景: 薛能在蜀地任职期间,对诸葛亮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有所质疑,认为其并非真正的王佐之才,因此创作此诗表达自己的观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诗中,薛能认为诸葛亮虽然智谋过人,但在实际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中,并未能真正实现天意,反而增加了混乱。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政治和军事的看法。诗中的用词精准,意象丰富,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诸葛亮的评价和反思,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政治和军事的看法。诗中,薛能认为诸葛亮虽然智谋过人,但在实际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中,并未能真正实现天意,反而增加了混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葛相”指的是谁? A. 诸葛亮 B. 司马懿 C. 王阳明 D. 刘备 答案:A
诗中的“仲达”指的是谁? A. 诸葛亮 B. 司马懿 C. 王阳明 D. 刘备 答案:B
诗中的“王阳”指的是谁? A. 诸葛亮 B. 司马懿 C. 王阳明 D. 刘备 答案:C
诗中的“三顾”指的是什么? A. 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刘备出山 B.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C. 司马懿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D. 王阳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