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筹笔驿(余为蜀从事,病武侯非王佐才,因有是题)》

时间: 2025-05-01 18:36:39

诗句

葛相终宜马革还,未开天意便开山。

生欺仲达徒增气,

死见王阳合厚颜。

流运有功终是扰,阴符多术得非奸。

当初若欲酬三顾,何不无为似有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6:39

原文展示:

筹笔驿(余为蜀从事,病武侯非王佐才,因有是题) 薛能 〔唐代〕 葛相终宜马革还,未开天意便开山。 生欺仲达徒增气,死见王阳合厚颜。 流运有功终是扰,阴符多术得非奸。 当初若欲酬三顾,何不无为似有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葛相最终应该马革裹尸还乡,未等天意明朗就开山辟路。生前欺骗仲达只是徒增气愤,死后见到王阳应该感到羞愧。流运虽有功但最终还是扰乱,阴符虽多术但得到的并非正道。当初如果想要报答三顾之恩,为何不无为而治,像有鳏那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葛相:指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尊称为葛相。
  • 马革还:指战死沙场,用马革裹尸还乡。
  • 仲达: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期魏国的权臣。
  • 王阳:王阳明的简称,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 阴符:指兵书《阴符经》,相传为诸葛亮所著。
  •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 无为: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 有鳏:指有鳏在侧,比喻无为而治。

典故解析:

  • 葛相终宜马革还:引用诸葛亮北伐失败,最终病逝五丈原的典故。
  • 生欺仲达徒增气:指诸葛亮在世时与司马懿的智谋较量,但最终未能取胜。
  • 死见王阳合厚颜: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此处可能是作者借用王阳明的名字,表达诸葛亮死后应感到羞愧。
  • 当初若欲酬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应报答其知遇之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方面。此诗是薛能在蜀地任职时,对诸葛亮的评价和反思。 创作背景: 薛能在蜀地任职期间,对诸葛亮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有所质疑,认为其并非真正的王佐之才,因此创作此诗表达自己的观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诗中,薛能认为诸葛亮虽然智谋过人,但在实际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中,并未能真正实现天意,反而增加了混乱。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政治和军事的看法。诗中的用词精准,意象丰富,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葛相终宜马革还:指出诸葛亮最终未能实现北伐的目标,应战死沙场。
  2. 未开天意便开山:批评诸葛亮未等天意明朗就急于行动。
  3. 生欺仲达徒增气:认为诸葛亮生前与司马懿的较量只是增加了气愤。
  4. 死见王阳合厚颜:借用王阳明的名字,表达诸葛亮死后应感到羞愧。
  5. 流运有功终是扰: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行动虽有功,但最终还是扰乱了局势。
  6. 阴符多术得非奸:批评诸葛亮的兵书虽多,但得到的并非正道。
  7. 当初若欲酬三顾,何不无为似有鳏:认为诸葛亮应无为而治,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马革还”比喻战死沙场。
  • 对仗:如“生欺仲达徒增气,死见王阳合厚颜”中的对仗。
  • 借代:如“王阳”借代王阳明,表达诸葛亮应感到羞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诸葛亮的评价和反思,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政治和军事的看法。诗中,薛能认为诸葛亮虽然智谋过人,但在实际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中,并未能真正实现天意,反而增加了混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革:战死沙场的象征。
  • 开山:指军事行动的开始。
  • 仲达:司马懿的字,代表智谋的对手。
  • 王阳:王阳明的简称,代表道德和智慧的典范。
  • 阴符:兵书的象征,代表军事智慧。
  • 三顾: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代表知遇之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葛相”指的是谁? A. 诸葛亮 B. 司马懿 C. 王阳明 D. 刘备 答案:A

  2. 诗中的“仲达”指的是谁? A. 诸葛亮 B. 司马懿 C. 王阳明 D. 刘备 答案:B

  3. 诗中的“王阳”指的是谁? A. 诸葛亮 B. 司马懿 C. 王阳明 D. 刘备 答案:C

  4. 诗中的“三顾”指的是什么? A. 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刘备出山 B.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C. 司马懿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D. 王阳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蜀相》:同样是评价诸葛亮的诗作,但杜甫更多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
  • 陆游的《书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蜀相》与薛能的《筹笔驿》:两者都是评价诸葛亮的诗作,但杜甫更多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而薛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批判和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三国志》:了解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 《王阳明全集》:了解王阳明的思想和生平,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借代和象征。

相关查询

方汝一下第饯诗盈轴余亦继作 挽方岳倅 病中九首 送山甫赴岭口仓五言二首 其二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杂咏七言十首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 杂咏七言十首 乍晴 端嘉杂诗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字旁的字 百万雄师 刺字 聿字旁的字 论今说古 大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六论 又字旁的字 舳舻 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老着脸皮 人人有分 进种善群 感受器 利以平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