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11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
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
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秦朝的皇帝为了防备胡人入侵而建造了长城,令人感慨万分。
如果有德之人出现,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能成为他的家人。
往昔的历史依然存在,却被荒草和树木覆盖。
直到今天,曾经的亡灵的骨骸,依然在风沙中哭泣。
朱庆馀是唐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沉郁悲凄著称,反映出对社会动乱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长城的象征,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朱庆馀在《长城》中,以长城这一历史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秦帝防胡虏”,立刻引出长城的防御功能,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接着通过“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诗人道出了理想中的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展现出对贤明政治的渴望。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一句,表现了历史的痕迹与现实的对比,往昔的荣耀如今却被荒凉覆盖,令人不胜唏嘘。最后一句“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惋惜与对历史悲剧的感叹,增强了整体的沉重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长城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国家的安全,表达了对贤明政治的向往和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反思,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历史的警醒。
诗中的“秦帝”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的“徒者骨”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四海”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