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1:27
沁园春·叉手者谁
作者:李道纯 〔元代〕
叉手者谁,合掌者谁,击拳者谁。
只这些伎俩,人犹错会,无为妙理,孰解操持。
我为诸公,分明举似,老子瞿昙即仲尼。
思今古,有千贤万圣,总是人为。
可怜后学无知。辨是是非非没了期。
况天地与人,一源分判,道儒释子,一理何疑。
见性明心,穷微至命,为佛为仙只在伊。
功成后,但殊途异派,到底同归。
这首诗开头询问,叉手、合掌和击拳的人到底是谁,反映了人们在某些行为上的迷惑。虽然这些只是表面的技巧,但人们却依然误解了其中的深意,谁能真正掌握无为的妙理呢?我为大家清楚地指出,老子、释迦牟尼和孔子,都是同样的人物。思考古今,有成千上万的圣贤,归根结底都是人所创造的。可怜后来的学者们无知,分辨是非的时间已经过去。更何况天地与人,都是一源而来,儒道释三家,实则没有太多的疑惑。见性明心,穷究微妙与命运,无论是佛还是仙,其实都在于此。功成之后,虽然路途各异,但最终都是归于同一个目标。
作者介绍:李道纯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对道理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儒家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学术思想纷繁复杂。李道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哲学的敬意,同时也对当时人们的迷惘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这首《沁园春·叉手者谁》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通过对一些简单动作的提问,引出对人生和哲学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开头用“叉手者谁,合掌者谁,击拳者谁”引发读者的思考,表面上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接着,诗人以老子、瞿昙和仲尼三位古代圣贤为例,指出他们的教义虽然不同,但本质上都在探讨人类的生命与存在的意义。
诗中“思今古,有千贤万圣,总是人为”,强调了无论历史上有多少圣贤,他们的思想最终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这一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人类智慧的信仰,同时也对后学者的无知表示惋惜。“辨是是非非没了期”,这句话揭示了在哲学探讨中,很多人迷失于对是非的辨别,而忽视了更深层的道理。
最后,诗人在总结中提到“功成后,但殊途异派,到底同归”,强调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和道路,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和智慧。整首诗在形式上韵律和谐,内容上哲理深刻,引人深思,展现了李道纯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哲学的探讨,强调不同的思想流派都在追求同一真理,反映了对人类智慧的信任和对无知的警惕。
诗词测试:
叉手、合掌和击拳的动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表达尊重
B. 迷惑和误解
C. 力量和决心
D. 以上都是
诗中提到的“老子”、“瞿昙”、“仲尼”分别代表哪种思想?
A. 道教、佛教、儒家
B. 道教、道家、法家
C. 佛教、儒家、道家
D. 以上皆是
诗人对后学者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讽刺
C. 惋惜
D. 中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