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时间: 2025-07-30 12:39:12

诗句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

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

不语如痴醉。

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39:12

原文展示: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
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
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白话文翻译:

在酒杯前唱一曲歌,歌中蕴藏着千般情意。
正想歌唱时,泪水已先流下,心中的怨恨恐怕比泪水还要多。
试问这究竟是为何?沉默如同醉酒般痴迷。
我也情感丰厚,不忍再听,生怕自己也会因此憔悴。

注释:

  • 樽前:指酒杯前,象征饮酒作乐的场合。
  • 千重意:形容歌中的情感复杂而深厚。
  • 恨应更多于泪:指心中的怨恨可能比眼泪更多。
  • 不语如痴醉:沉默不语,像醉酒的人一样迷糊。
  • 憔悴:形容因悲伤或愁苦而变得消瘦或憔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安世(约1080-约1150),南宋时期的词人,作风清新,情感细腻。他的词多描绘爱情与人生的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杜安世的晚年时光,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爱情的缅怀。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他的创作更显深邃。

诗歌鉴赏: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酒前吟唱,表达了复杂的内心感受。开头的“樽前一曲歌”立即将读者带入一种欢愉的氛围,然而随着内容的深入,欢乐中夹杂着无限的伤感。诗人正想高歌,却泪已流下,情感的纠葛让他难以自持。

词中通过对比“恨”与“泪”,展现了内心矛盾的情感。恨意的滋生往往超过了眼泪的流淌,这种情感的积压,使得人倍感沉重。“试问缘何事?”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此情此景的无奈与困惑,静默的思考如同醉酒,既迷离又清晰。最后,诗人坦言不忍再听这情歌,惧怕自己会因此而憔悴,反映了他对内心脆弱的自知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在酒前唱歌,歌中蕴涵千般情感,暗示情感的丰富与深刻。
  2. 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想要歌唱时泪水已流,心中所怀的怨恨可能比泪水更多,表达了内心的苦痛。
  3.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询问原因,却沉默如醉,显示了对情感的迷惑与无奈。
  4. 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我也情感丰富,不忍再听,害怕自己会因此而憔悴,反映了诗人的脆弱与自我保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樽前”的意象比喻饮酒时的心情,与内心情感形成对比。
  • 对仗: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情感拟人化,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情感的复杂性与内心的矛盾,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又有对现实痛苦的无奈,展现了人对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欢乐与聚会,亦隐喻人生的短暂。
  • :代表痛苦与悲伤,情感的流露。
  • :暗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樽前”指的是: A. 酒杯前
    B. 诗篇前
    C. 书桌前
    D. 门前

  2. 诗中“恨应更多于泪”的意思是: A. 恨比泪水多
    B. 泪水比恨多
    C. 恨与泪相同
    D. 无恨无泪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探讨爱情中的失落与感伤,但表现方式更为细腻与婉约。杜安世的作品则更加直白,情感表达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冽泉亭诗 李良相清德碑良相百药四世孙也天宝中为尉氏 骊山歌 孔北海堂 樛枝桧 镜屏诗二首 静斋诗题盛君明之室也 寄杨十三虞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诡形殊状 辛字旁的字 力开头的成语 生擒活拿 剸繁决剧 豆字旁的字 蛇行斗折 私字儿的字 合主 用字旁的字 蚩蚩 一失足成千古恨 精神涣散 言字旁的字 漼溰 包含蚩的词语有哪些 太主 包含鹪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