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9:54
题宾谷先生赏雨茅屋图
作者: 吴鼒 〔清代〕
仕隐事不同,丘壑心自远。
芳尘践已旷,故阴别未损。
高馆抗遥扉,虚亭纳近巘。
密石拒奔辙,鸣泉赴平阪。
羁禽倦屡栖,野鹤饥自饭。
修竹迎夏长,落花感春晚。
但见微雨生,如逢去子返。
林合风徐通,云低山半偃。
衔杯悦寂寥,陈诗展诚恳。
川途阻洄溯,丹青慰偃蹇。
幽赏谁与言,尚友有嵇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与自然的深厚感受。虽然隐居的生活不同于仕途的繁忙,但心灵的距离却更为遥远。生活中的尘嚣已经远去,旧日的阴影虽别离却并未减损。高高的楼阁遥望远方,空旷的亭子迎接近处的山峦。密集的石头抵挡着奔流的车辙,清澈的泉水流向平坦的坡地。羁鸟厌倦了频繁栖息,野鹤饥饿只能自食其力。修竹迎接着夏季的茂盛,落花感叹春天的逝去。只见微雨滋润大地,仿佛是久别重逢的孩子归来。树林间的风轻轻吹来,云朵低垂似乎让山峦懒洋洋地躺下。举杯畅饮在这寂寥中,吟咏诗词表达真诚。川途阻隔了我的归路,丹青画作安慰着我这几天的困顿。幽静的赏景谁能共言,唯有友人嵇康和阮籍。
作者介绍:吴鼒(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山水诗与隐逸生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隐居的生活中,描绘了作者在雨中赏景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清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惬意。诗人吴鼒在这幅“雨茅屋”的图景中,描绘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感受。开篇两句揭示了隐居与仕途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尘世繁杂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高馆”“虚亭”来描绘他的居所,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追求。随着微雨的降临,诗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回归,如同久别重逢的亲人。最后,诗人以“幽赏谁与言”结尾,表达了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虽无知音相伴,但心中仍有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与世无争的态度,体现了清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清代士人崇尚隐逸的思想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高馆”指的是什么?
A. 高楼
B. 酒馆
C. 书房
D. 庭院
“羁禽倦屡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由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尘世的依恋
D. 对友谊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嵇阮”指的是?
A. 两位隐士诗人
B. 两位著名画家
C. 两位文人
D. 两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吴鼒《题宾谷先生赏雨茅屋图》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