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7:24
秋夜偶成 其六
作者: 王冕 〔元代〕
潇潇寒雨满江楼,
底事无端生百忧。
铁砚磨穿灯火夜,
貂裘敝尽风霜秋。
五更空自听鸡舞,
四海有谁持犗钩。
可羡当时张许辈,
蒲萄宫里烂羊头。
在寒冷的秋雨中,江楼上满是秋意,
无缘无故地生出许多忧愁。
在昏暗的灯下磨铁砚,
貂裘在风霜中也已磨损。
天亮时分,听着鸡鸣,感到空虚,
四海之内又有谁能持钩捕鱼?
我羡慕当年像张、许那样的人,
在葡萄宫中品尝美酒,享受丰盛的羊肉。
作者介绍: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字季凌,号白庐,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元代,诗人在秋夜的环境下,感受到生活的苦闷与思考。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当时风流人物的羡慕。
《秋夜偶成 其六》是一首充满秋夜情愫的诗作,通过描绘秋雨和个人内心的忧愁,王冕表达了在这个萧瑟季节中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开篇的“潇潇寒雨满江楼”不仅描绘了秋雨的细腻,也为全诗营造了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了“底事无端生百忧”,表明了秋夜的寂寞与忧愁,仿佛无缘无故地就涌现出各种烦恼。
“铁砚磨穿灯火夜”则展示了诗人夜晚独自研墨的情景,暗示着他在孤独中思索,直至“貂裘敝尽风霜秋”,表现了对物质享受的失落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鸡舞”与“犗钩”则体现了诗人的失落感,表明在这个空虚的时刻,内心渴望的却是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诗人以“可羡当时张许辈”作结,表达了对昔日风流人物的羡慕,对比自己寂寞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王冕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孤独的感慨与对昔日辉煌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铁砚”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磨墨
B. 写字
C. 装饰
D. 钓鱼
诗人羡慕的“张许辈”指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潇潇寒雨满江楼”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A. 温暖的春天
B. 寂静的秋夜
C. 炎热的夏天
D. 寒冷的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冕的《秋夜偶成》与杜甫的《秋夕》都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王冕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孤独与失落,而杜甫则侧重于对社会的关怀与时代的忧虑。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主题与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