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残莺》

时间: 2025-07-27 10:35:38

诗句

花阑莺亦懒,不语似含情。

何言百啭舌,唯馀一两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35:38

原文展示:

残莺
作者: 雍裕之 〔唐代〕
花阑莺亦懒,不语似含情。何言百啭舌,唯馀一两声。

白话文翻译:

这只在花栏上懒散的黄莺,不说话却似乎在含情脉脉。她的鸣叫声何止百转千回,只剩下一两声。

注释:

  • 花阑: 指的是花的栏杆,常见于园林或庭院中,象征着春天的景色和美好的环境。
  • : 黄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鸟类,具有娇美的形象。
  • 含情: 形容含有情感,暗示莺的鸣叫与情感状态相关。
  • 百啭舌: 指鸟儿鸣叫的声音变化多端,形容歌声婉转动听。
  • 一两声: 形容声音的少,流露出一种寂寞的感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莺”作为春天的象征,常见于古诗词中,以表达春意盎然、恋爱情感等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裕之,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诗人感受到春日的气息与莺鸟的鸣叫,借助自然之声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诗歌鉴赏:

《残莺》短短数句,通过对一只懒散的莺鸟的描写,传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诗中通过“花阑”引入春天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富有情感的场景。莺鸟的懒散状态,与其似乎含有情感的沉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联想起人类情感的复杂与微妙。诗人以“何言百啭舌”点出莺鸟鸣叫的丰富与美妙,然而最终却以“唯馀一两声”收尾,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惋惜。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阑莺亦懒: 在花栏上,莺鸟显得懒散,暗示了春日的慵懒气氛。
  • 不语似含情: 这只莺鸟默默无语,似乎在表达内心的情感,给人以想象空间。
  • 何言百啭舌: 诗人用“何言”一词,表现出对莺鸟美妙鸣叫的叹息。
  • 唯馀一两声: 最后以寥寥几声鸟鸣收尾,突出那种美好却转瞬即逝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 将莺鸟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
  • 对仗: “何言百啭舌”与“唯馀一两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通过“含情”来隐喻莺鸟的鸣叫,传达深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莺鸟的懒散与鸣叫,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情感的脆弱,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春天、爱情与美好,常常与柔情相联系。
  • 花阑: 代表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声音: 鸟鸣作为自然之声,传递情感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阑莺亦懒”中的“懒”字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忙碌
    • B. 懒散
    • C. 兴奋
  2. “何言百啭舌”中的“百啭”形容什么?

    • A. 鸟鸣的单调
    • B. 鸟鸣的变化多端
    • C. 鸟鸣的沉默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快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B. 懒散
  2. B. 鸟鸣的变化多端
  3.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 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展现了生机与美好,而《残莺》则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 《夜泊牛渚怀古》: 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强调壮志豪情,而后者则表现出对生命美好瞬间的惋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 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 谒金门(和陈提干) 鹧鸪天·趁得东风汗漫游 贺新郎·赋琵琶 贺新郎 临江仙 水调歌头 其七 舟次扬州和人韵 菩萨蛮(重到云岩戏徐斯远) 偶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皿字底的字 斗斛之禄 栋折榱坏 内官子 音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治结尾的成语 包含榡的词语有哪些 匀速圆周运动 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拱挹指麾 豕字旁的字 奇偶校验 似类 贵戚权门 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思不得其故 先字旁的字 兼容并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