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9:29
依光堂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尘凝黼座忆垂衣,
今日湖波锦四围。
灵毓紫芝三秀远,
光开绿玉片金辉。
松窗自掩空莲社,
石榻相朝卧柳枝。
半卷珠帘看落景,
鼓箫长送画船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依光堂的怀念和对美好景色的细腻观察。开头提到尘埃凝聚在深色的座椅上,让人想到往日的衣袍,今天湖水波光粼粼,四周如同锦缎般绚丽。灵芝的灵气滋养了三位秀士,绿玉般的光辉洒落在四周。松窗轻轻关闭,外面的莲花社显得空旷,诗人躺在石榻上,依偎着柳枝。半卷的珠帘映照着落日的景色,悠扬的箫声伴随着画船归来,令人陶醉。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抒情诗,作品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描写展现自然的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董嗣杲流连于依光堂的日子,折射出他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时代背景下,士人们常通过吟诗作对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依光堂》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依光堂的优雅环境以及诗人对这片环境的深情回忆。开头两句通过“尘凝黼座”和“今日湖波锦四围”构建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前者暗示了岁月的沉淀和变化,后者则展现了当下湖水的波光粼粼,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引入了“灵毓紫芝”与“光开绿玉”的意象,展现出依光堂的灵气和美丽,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氛围。松窗的掩映与石榻的随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悠然自得。
最后两句“半卷珠帘看落景,鼓箫长送画船归”则将情境推向高潮,诗人用“珠帘”和“鼓箫”两个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画船归来的悠扬乐声让整首诗充满了动感,仿佛将读者带入那个宁静又美好的时刻。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流逝时光的感伤,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它不仅是对依光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士人特有的情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生活情趣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黼座”指的是什么?
“灵毓紫芝”中的“灵”字意指?
诗中“鼓箫长送画船归”的意境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