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虎丘》

时间: 2025-07-27 23:25:32

诗句

海涌起平田,禅扉古木间。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

堂静参徒散,巢喧乳鹤还。

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5:32

原文展示

海涌起平田,禅扉古木间。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
堂静参徒散,巢喧乳鹤还。
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

白话文翻译

海水涌动,平坦的田野随之起伏,古老的禅门隐藏在古木之间。
离开城市时,最先看到的是高耸的塔,走进寺庙后才开始攀登山岭。
寺堂里宁静,参拜的弟子们已经散去,巢中喧闹的乳鹤又飞回来了。
祖龙曾在这里寻求宝剑,曾经在此凿刻出他那苍白的面容。

注释

  1. 海涌:指海水涌动或波涛汹涌,这里用作比喻,描绘自然景象。
  2. 平田:指平坦的田地,象征宁静与广阔。
  3. 禅扉:指禅宗寺庙的大门,体现佛教文化。
  4. 古木:指古老的树木,象征历史与沧桑。
  5. 参徒:指前来参拜的弟子或信徒。
  6. 祖龙:传说中的龙,象征权力与尊贵;在这里指代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英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仲荀(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及禅宗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方仲荀通过对虎丘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

诗歌鉴赏

《虎丘》这首诗以虎丘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佛教文化的思考。开篇“海涌起平田”,以海水汹涌的动态来引入静谧的田野,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与宁静的和谐。接着,诗人描绘了进入寺庙的过程,先见塔,再登山,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的“堂静参徒散”,反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了人们在喧嚣中寻求内心的平和。

最后两句“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则是将历史与现实、传奇与平凡结合在一起,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整体来看,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历史的交融,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学感悟与内心的平和。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海涌起平田:描绘了海水的涌动与田野的平静,象征着自然的变幻。
    • 禅扉古木间:古木掩映下的禅门,表现出一种隐秘与清幽。
    • 出城先见塔:从城市走出,第一眼见到的塔,象征着宗教信仰的指引。
    • 入寺始登山:进入寺庙后开始攀登,指向心灵的追求与升华。
    • 堂静参徒散:寺堂的宁静,反映出修行的氛围。
    • 巢喧乳鹤还:乳鹤归巢,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祖龙求宝剑:历史人物寻求力量,寓意对理想的追求。
    • 曾此凿孱颜:在此留下的印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水涌动比喻为一种力量,体现自然的伟大。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乳鹤还”的描写,使自然生动起来,增添了情感。
  3.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虎丘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反映出禅宗的哲学思想,传达了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1. :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广阔。
  2. 平田:代表宁静与丰饶。
  3. 古木:象征历史与智慧。
  4. :象征宗教信仰与精神指引。
  5. :象征着自由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禅扉”指的是什么?

    • A. 古老的树木
    • B. 禅宗寺庙的大门
    • C. 自然景观
  2. “祖龙求宝剑”中的“祖龙”指的是?

    • A. 一种动物
    • B. 历史人物
    • C. 神话中的生物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雄伟山川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仲荀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仲基春来杂思十首 其九 夏牛卿用韵见贻次韵答之夏先君子与先平阳厚善 黄鹤楼 闻定海城陷五章 其四 醉赠 四时猫四首 其一 晓至赵北口 上谷边词四首 还元阁 石湖草堂对雨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腹热肠慌 带结尾的成语 木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披裘带索 惊惭 九棘三槐 同心僯力 舌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幺豚暮鹨 颠趾 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百无失一 寒窑 怀黄握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