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王宗伯偕游翠岩亭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15 07:25:21

诗句

傍石穿林好卜居,十年踪迹倦游馀。

此身合寄青山傲,静看岩云自卷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7:25:21

原文展示:

傍石穿林好卜居,
十年踪迹倦游馀。
此身合寄青山傲,
静看岩云自卷舒。

白话文翻译:

在石边林中选择一个好的栖息地,
十年的游历已让我感到疲倦。
我愿将此身寄托于青山之上,
静静地观看岩石上的云彩自在地卷动、舒展。

注释:

  • 傍石:靠近石头,指在石头旁边。
  •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 十年踪迹:指自己过去十年的行踪。
  • 倦游:疲倦于游历,感到厌倦。
  • 此身合寄:把自己的身心寄托于此。
  • 青山傲:青山挺拔,表现出一种傲然不屈的气质。
  • 岩云自卷舒:岩石上的云彩自由地卷动和展开。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青山”与“云”这一自然意象常见于中国传统诗词中,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诗人的理想寄托。诗人在青山中找到寄托,体现了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恩,明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十年游历之后,表达了他对游历生活的疲倦,以及对宁静山林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游历疲惫的反思。起句“傍石穿林好卜居”描绘了理想的栖息环境,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宁静和安逸。接下来的“十年踪迹倦游馀”则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十年的游历让人疲惫,表明诗人对浮华生活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希望将身心寄托于青山的愿望,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山与云的描绘,象征着自然的自由与和谐,诗人静观其变,不再追逐外界的纷扰,体现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傍石穿林好卜居”:在石旁和树之间选择一个好地方居住。
    • “十年踪迹倦游馀”:经过十年的旅行,觉得疲倦,游历的痕迹留在心中。
    • “此身合寄青山傲”:这具躯体愿意寄托在青山之上,展现一种傲然的姿态。
    • “静看岩云自卷舒”:静静地观看岩边的云彩自由卷动、舒展,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我寄托于青山,暗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云彩的“卷舒”赋予了自然以生动的生命,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诗句中“倦游馀”与“青山傲”形成了音韵的和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疲惫与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宁静与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宁静、坚韧和理想的生活状态,是诗人寄托情感的对象。
  • 岩云:代表自然的变化与自由,寓意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理想居住地是在: A. 山顶
    B. 林中靠近石头旁
    C. 河边

  2. 诗人经过了多少年的游历?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3. “静看岩云自卷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 A. 反感
    B. 懈怠
    C. 向往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安宁与自我寄托,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恩与李白的风格有所不同,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苏恩则更注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苏恩的诗歌世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初夏有怀山居 思山居一十首 忆钟菰时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 其三 忆平泉杂咏·忆晚眺 忆平泉杂咏·忆春雨 忆平泉杂咏·忆初暖 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泛池舟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白鹭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属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字头的字 香草美人 危岭 莽眇之鸟 逼眼 爪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睿岳 两点水的字 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北辕适楚 同出一辙 毛举糠秕 鹿字旁的字 顶头上司 包含枳的词语有哪些 壮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