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7:2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7:25:21
傍石穿林好卜居,
十年踪迹倦游馀。
此身合寄青山傲,
静看岩云自卷舒。
在石边林中选择一个好的栖息地,
十年的游历已让我感到疲倦。
我愿将此身寄托于青山之上,
静静地观看岩石上的云彩自在地卷动、舒展。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青山”与“云”这一自然意象常见于中国传统诗词中,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诗人的理想寄托。诗人在青山中找到寄托,体现了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苏恩,明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十年游历之后,表达了他对游历生活的疲倦,以及对宁静山林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游历疲惫的反思。起句“傍石穿林好卜居”描绘了理想的栖息环境,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宁静和安逸。接下来的“十年踪迹倦游馀”则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十年的游历让人疲惫,表明诗人对浮华生活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希望将身心寄托于青山的愿望,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山与云的描绘,象征着自然的自由与和谐,诗人静观其变,不再追逐外界的纷扰,体现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疲惫与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宁静与自由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理想居住地是在:
A. 山顶
B. 林中靠近石头旁
C. 河边
诗人经过了多少年的游历?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静看岩云自卷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
A. 反感
B. 懈怠
C. 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