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卜算子 和师韵》

时间: 2025-04-26 20:55:11

诗句

业重多思算。

岂悟爻和象。

深谢风仙特地来,便把顽遇唤。

忿怒常思难。

性烛须教灿。

真乐真欢散尽愁,师弟常为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5:11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和师韵
作者:马钰 〔元代〕

业重多思算。岂悟爻和象。
深谢风仙特地来,便把顽遇唤。
忿怒常思难。性烛须教灿。
真乐真欢散尽愁,师弟常为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感叹自己在重重业务下常常思虑烦恼,难以领悟生命的深意和变化。感激风仙的到来,帮助自己解开心结,摆脱顽固的困境。常有忿怒之情,但内心的光明需要引导和熏陶。最终,真正的快乐和欢愉能够驱散愁苦,师弟之间的情谊常常给予我支持。

注释:

  • 业重:指工作繁重,责任重大。
  • 多思算:思虑多,计算复杂。
  • 爻和象:指易经中的爻象,象征变化和智慧。
  • 风仙:指风中的神仙,象征灵感和启示。
  • 顽遇:顽固的遭遇,指难以摆脱的困境。
  • 性烛须教灿:性情如烛火,需要引导才能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生平致力于道教理论的研究和传播,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体现出道教思想对人生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卜算子”为题,展现了诗人对命运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开篇以“业重多思算”引出主题,表现出沉重的工作和思考对心灵的压迫感。诗人接着提到“岂悟爻和象”,表示对人生变化的无奈与困惑,传达出一种对未知未来的焦虑与思考。

“深谢风仙特地来”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灵感和帮助的感激之情,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启迪。后面的“忿怒常思难”则揭示了人性中常见的烦恼与痛苦,诗人意识到内心的烦恼需要引导和教育,“性烛须教灿”表明了他对自我修养和内心光明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真乐真欢散尽愁”结束,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师弟之间的情谊成为他克服生活困难的支柱。这首词整体上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既有对命运的思索,也有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业重多思算:工作的繁重使得我常常思虑。
  2. 岂悟爻和象:难以领悟人生的变化与道理。
  3. 深谢风仙特地来:感激风仙的到来,给予我启发。
  4. 便把顽遇唤:帮助我摆脱顽固的困境。
  5. 忿怒常思难:常常感到愤怒与烦恼。
  6. 性烛须教灿:内心的光明需要引导。
  7. 真乐真欢散尽愁:真正的快乐能够驱散忧愁。
  8. 师弟常为伴:师弟之间的情谊是我最大的支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光明比作烛火,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 对仗:诗中有较为工整的对仗句式,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艰难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和内心修养的必要,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仙:象征灵感与智慧,代表外界对内心的启迪。
  • 烛火:象征内心的光明与希望,代表自我修养的必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风仙”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灵感与智慧
    C. 友情
    D. 财富

  2. “性烛须教灿”中的“性烛”指的是什么? A. 性格的光明
    B. 生命的火焰
    C. 内心的光明
    D. 道德的光辉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马钰的《卜算子》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情感,但李白更侧重于对乡愁的抒发,而马钰则更关注内心的修养与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马钰相关作品集

相关查询

赠杨公杜之舅 古战处 秋夜怀嵩少因寄洛中旧知 鹭鸶有怀(前东阳王慥使君养一鹭鸶名瑶花) 题令宣和尚院 秋晚野步 早起 送人之渤海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天复三年作) 秋过相思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瘁的词语有哪些 础润而雨 空腹高心 文武兼资 出槽 雷辗 齒字旁的字 访谈 开溜 爪字旁的字 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落体 米字旁的字 积讹成蠹 廾字旁的字 气数已尽 包含鸥的成语 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