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4:5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4:53:10
长安铜雀鸣,秋稼与云平。
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
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
长安的铜雀台上鸣叫,秋天的稻谷与云彩齐平。
玉制的烛台调节着寒暑,金色的秋风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川原大地呈现出吉祥的景象,恩泽普降,百姓得以安闲行走。
想要返回那重城之中,依然能听见歌声和乐曲的回荡。
本诗提到的“铜雀鸣”暗指汉代的铜雀台,历史上该台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汉武帝的丰功伟绩而建。诗中提到的“玉烛”和“金风”象征着皇权和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丰收的喜悦与安定的社会环境。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诗文,尤其以古体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此诗写于太和戊申年(公元805年),当时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社会繁荣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丰收的景象和乐观的情绪。开篇以“长安铜雀鸣”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繁荣的长安城,展现出秋天的丰收气息。“秋稼与云平”不仅描绘了农田的丰盈,还隐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则通过神话意象表现出皇权的庇护与自然的和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富饶和百姓的安宁,传递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而最后一句“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则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展现了对歌声与乐曲的向往,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繁荣景象和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对国家繁荣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长安铜雀鸣,指的是哪里?
A. 长安城
B. 北京
C. 洛阳
“金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冬天
B. 秋天的丰收
C. 春天的生机
诗中提到的“玉烛”代表了什么?
A. 平民
B. 皇权与自然的和谐
C. 诗人的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