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7:5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7:57:29
调笑令 四首 其二
作者:屈大均 〔明代〕
芳草。芳草。生向江南太蚤。连天一片春愁。不管王孙泪流。流泪。流泪。点点桃花又坠。
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芳草生长得过于早,整个天空弥漫着春天的愁绪。不顾王孙的泪水流淌,泪水一滴滴地落下,桃花也随之纷纷坠落。
屈大均(1567年-1643年),字文韬,号君愚,明代诗人、文学家及书法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秀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并常蕴含深刻的情感。
此词作于明末,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这首词以“芳草”为引子,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却又在美丽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开头的“芳草”引出了整个春天的气息,随之而来的“生向江南太蚤”则暗示了春天的来临,使人感受到春意的盎然。然而,随着“连天一片春愁”的出现,词调瞬间转向,春天的美好被愁绪所笼罩。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接着,诗人提到“王孙泪流”,可见春天的到来并没有给王孙带来欢乐,反而是泪水的流淌,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一句“点点桃花又坠”,桃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进一步加深了词中的感伤情绪。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芳草。芳草。
生向江南太蚤。
连天一片春愁。
不管王孙泪流。
流泪。流泪。
点点桃花又坠。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失去的感伤,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芳草”指代什么?
“王孙泪流”中的“王孙”指的是:
诗中表现的情感基调是:
对比屈大均的作品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象,但屈大均更侧重于春天的愁绪,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放与洒脱的情怀。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深入理解不同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