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吴次明》

时间: 2025-05-23 08:39:11

诗句

小室如蜗取覆身,梁空还有燕来宾。

百年托足谁非寄,一榻随缘物自春。

旋葺疏篱添野意,别开新径待幽人。

席门环堵心如水,莫笑渊明不讳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39:11

原文展示:

答吴次明 文徵明 〔明代〕 小室如蜗取覆身,梁空还有燕来宾。 百年托足谁非寄,一榻随缘物自春。 旋葺疏篱添野意,别开新径待幽人。 席门环堵心如水,莫笑渊明不讳贫。

白话文翻译:

我的小屋像蜗牛壳一样只能容纳我一个人,但即使梁上空空,仍有燕子来做客。 人生百年,谁不是暂时寄居于此呢?一张床榻,随遇而安,万物自然春意盎然。 我刚刚修葺了稀疏的篱笆,增添了一丝野趣,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小径,等待着隐士的到来。 我的门前虽然简陋,但我的心境却如止水般平静,不要嘲笑我像陶渊明一样不避讳贫穷。

注释:

  • 小室如蜗:比喻住所狭小。
  • 梁空还有燕来宾:即使住所简陋,仍有燕子来访,象征着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简朴。
  • 百年托足谁非寄:人生短暂,谁不是暂时寄居于此。
  • 一榻随缘物自春:随遇而安,万物自然呈现出春天的生机。
  • 旋葺疏篱:刚刚修葺了稀疏的篱笆。
  • 别开新径待幽人:开辟新的小径,等待隐士的到来。
  • 席门环堵:形容住所简陋。
  • 心如水:心境平静如水。
  • 莫笑渊明不讳贫:不要嘲笑我像陶渊明一样不避讳贫穷。

诗词背景: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作多表现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是他对友人吴次明的回答,表达了自己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以隐居田园、不慕荣利而著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简陋的居所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小室如蜗”和“梁空还有燕来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而“百年托足谁非寄”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后两句通过修葺篱笆和开辟新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以陶渊明自比,表明了自己不避讳贫穷,心境如止水般平静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小室如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满足。
  • 第二句“梁空还有燕来宾”通过燕子的来访,象征了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简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 第三句“百年托足谁非寄”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强调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第四句“一榻随缘物自春”通过“随缘”和“自春”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顺应和热爱。
  • 第五句“旋葺疏篱添野意”和第六句“别开新径待幽人”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最后一句“席门环堵心如水,莫笑渊明不讳贫”以陶渊明自比,表明了自己不避讳贫穷,心境如止水般平静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室如蜗”和“心如水”。
  • 拟人:如“梁空还有燕来宾”。
  • 对仗:如“旋葺疏篱添野意,别开新径待幽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满足,以及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己简陋的居所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人展现了高洁的人格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小室如蜗:象征简朴的居住环境。
  • 燕来宾:象征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简朴。
  • 一榻随缘:象征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疏篱:象征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新径:象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心如水:象征心境的平静和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室如蜗”比喻了什么? A. 宽敞的住所 B. 简陋的住所 C. 豪华的住所 D. 舒适的住所 答案:B

  2. 诗中“梁空还有燕来宾”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豪华生活的向往 B. 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C. 诗人对孤独生活的厌恶 D. 诗人对热闹生活的喜爱 答案:B

  3. 诗中“百年托足谁非寄”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长久居住的渴望 B. 诗人对短暂居住的感慨 C. 诗人对无常世事的接受 D. 诗人对稳定生活的追求 答案:C

  4. 诗中“席门环堵心如水”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贫穷的厌恶 B. 诗人对贫穷的接受 C. 诗人对富裕的向往 D. 诗人对富裕的满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徵明的《答吴次明》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满足,以及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两首诗都通过具体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徵明诗集》
  • 《陶渊明诗集》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张守韵四首 次张守韵四首 次张守韵四首 次张守韵四首 次韵致明听琴 次韵赵清献阴字诗 次韵张守酴醾二首 次韵张守秋怀四首 次韵挹山亭张子猷绝句 次韵新乡诸公雪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毁誉不一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盛年不重来 拔本塞原 病夫 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分桃断袖 万绪千头 毋字旁的字 裵藉 包含援的成语 懒汉鞋 大奔 三撇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杂面 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