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4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49:59
不知何处泊,倚棹近三更。
天远秋无尽,江寒月有声。
鸣虫萦断梦,归雁系离情。
把酒愁孤饮,残杯照短檠。
我不知道停泊在何处,靠着船桨静静等候,已经快到三更时分。
天边遥远的秋夜似乎没有尽头,江面上寒冷的月光发出微弱的声音。
鸣叫的虫子萦绕在梦中,归来的大雁牵动着我的离愁别绪。
我独自一人把酒来解愁,残杯的酒影映照着小小的灯火。
此诗中涉及的典故不多,但“归雁”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归乡之情,表现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大雁每年秋冬季节南飞,春季又北归,成为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对象。
作者介绍:梁存让(约1560—1630年),明代诗人,字子铨,号惭愧,晚号浮云,江苏人。其诗风清丽,善于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作品多反映个人的孤寂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秋夜,诗人在江边泊舟,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明代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江边夜泊》是一首动人的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江边静默待泊时的孤独与愁苦。开篇的“不知何处泊”便将读者带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似乎在隐喻人生的无常和漂泊。随着诗句的推进,秋天的无尽和寒冷的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人通过“鸣虫萦断梦”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虫鸣和梦的断裂暗示了他在寂静夜晚的内心挣扎。接着,归雁的意象升华了诗的情感,既代表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也体现了游子对归属感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把酒愁孤饮”结束,表现了他面对孤独选择以酒解愁的无奈,残杯的影像更加突显了孤独的氛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孤独的夜晚,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对故乡思念和对孤独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测试:
诗中“倚桨近三更”中的“三更”指的是:
A. 早晨
B. 深夜
C. 黄昏
D. 正午
“鸣虫萦断梦”中“断梦”的意思是:
A. 进入梦境
B. 梦境被打断
C. 梦境美好
D. 永远无梦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愁苦与孤独
C. 归属感
D. 快乐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