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7:4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7:47:17
光武重兴四海宁,
汉臣无不受浮荣。
严陵何事轻轩冕,
独向桐江钓月明。
光武帝刘秀重新兴起,国家安宁,四海归顺,汉朝的臣子们都受到了荣华富贵的恩宠。可严陵的隐士为何要轻视官职和荣华,独自一人向着桐江垂钓月光下的美景呢?
汪遵,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绘山水、隐逸生活,文风清新脱俗。
《桐江》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现出对官场浮华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
《桐江》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浮华的反思。开篇提到光武帝的复兴,展现了汉朝国力的强盛,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转向了对官职和浮名的冷淡态度。诗人通过严陵这个隐士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显示出他对世俗荣华的轻视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的最后一句“独向桐江钓月明”以优美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而宁静的氛围,钓月明的意象更是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仿佛在向读者展现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官场与隐逸生活之间的冲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选择。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官场浮华的批判与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光武重兴四海宁指的是谁的复兴?
诗中“钓月明”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严陵在诗中象征什么?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汪遵的《桐江》更加强调对世俗的放弃与对自然的向往。王维的诗中多了一份哲理的思考,而汪遵则更突出隐逸生活的选择与个人情感的表达。